壶坪碎米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壶坪碎米荠 |
中文学名:壶坪碎米荠 拉丁学名: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罂粟目 科:十字花科 属:碎米荠属 |
壶坪碎米荠(hú píng suì mǐ jì),学名: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 K. M. Liu,是十字花科碎米荠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茎明显,茎起立或弯曲,上部常有分枝。单叶互生,纸质,长4-13厘米,宽5-14厘米。花萼卵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花瓣白色,具网状脉,宽倒卵形。果梗长1-2厘米,直立或斜展。种子椭圆形,褐色或黄色,长约1.5毫米,无翅。花期4-5月,果期6-7月。分布于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地区)和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崩尖子和恩施市双河乡鱼塘坝)。 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的高山上。 [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明显,茎起立或弯曲,上部常有分枝,高20-10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单叶互生,纸质,长4-13厘米,宽5-14厘米,肾形或近心形,掌状脉,边缘具锯齿,基生叶偶有1-4对小叶;叶柄2.5-12厘米,具不明显的翅,基本扩大呈叶耳状,不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无苞片。花萼卵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花瓣白色,具网状脉,宽倒卵形,长8-10毫米,宽5-8毫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雄蕊6枚,近等长,花丝基部稍扩大,中部4枚长5毫米,侧生2枚长4毫米,花药长卵形,长约2毫米;
雌蕊柱状,柱头明显,光滑无毛,长5-6毫米。长角果,线形,长2-4厘米,粗约2毫米。果梗长1-2厘米,直立或斜展。种子椭圆形,褐色或黄色,长约1.5毫米,无翅。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海拔: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的高山上。在中国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生长于1500-1800米的林下水湿处;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崩尖子生长于1400米的岩石水湿处;在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乡鱼塘坝生长于海拔1400-1500米的小溪浅水处或湿地。
温度:壶瓶碎米荠适宜温度范围为10-25℃,低于10℃植株生长缓慢,高于25℃生长不良。30℃以上壶瓶碎米荠生理代谢将发生紊乱,严重时植株死亡。此外,壶瓶碎米荠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中,需要低温阶段,即春化作用才能完成自己的生活史。春化作用需要5℃以下的低温6天时间左右。
光照:壶瓶碎米荠对光照要求不严格,温度在15-25℃的范围内,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都能生长,相比较而言,壶瓶碎米荠稍喜欢弱光。
土壤:在原产地,壶瓶碎米荠喜欢生活在pH值偏碱的溪水中,但在陆地上,植株对土壤的pH值要求并不严格,在普通土壤环境下,pH值5.5-8.0都可以生长。就土壤质地而言,壶瓶碎米荠更喜欢疏松的土壤。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地区)和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崩尖子和恩施市双河乡鱼塘坝)。
植物学史
壶瓶碎米荠是白宏锋等人2008年发表的新种,特产于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地区,湖北省没有记载。该植物最早于2000年5月被吴永尧等人发现于湖北省恩施州,并定名为恩施碎米荠(Cardamine enshiensis T.Y.Xiang & Y.Y.Wu),但未正式发表;又因该植物与堇叶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 O.E.Schulz,已归并至露珠碎米荠)相比后,被丁莉、彭诚等人将其鉴定为堇叶碎米荠。王玉兵、陈发菊和梁宏伟等人在对鄂西南植物进行调查时,分别在中国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栗子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崩尖子发现该种。通过标本鉴定,为壶瓶碎米荠,系中国湖北省的新分布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