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塑料包装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塑料包装袋

塑料包装袋是一种以塑料为原材料,用于生产生活中各种用品的包装袋,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常用的塑料包装袋多为聚乙烯薄膜制成,该薄膜无毒,故可用于盛装食品。还有一种薄膜为聚氯乙烯制成,聚氯乙烯本身也无毒性,但根据薄膜的用途所加入的添加剂往往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这类薄膜及由该薄膜做的塑料袋均不宜用来盛装食品。

基本内容

中文名:塑料包装袋

产地:中国大陆

外文名:Plastic packing bag

拼音:su liao bao zhuang dai

分类特点

塑料包装袋按材质可分为OPP、CPP、PP、PE、PVA、EVA、复合袋、共挤袋等。

优势特点

CPP:无毒,可复合,透明度比PE好,硬度稍差。质地柔软,有PP的透明度,PE的柔软性。

PP: 硬度次于OPP,可拉伸(双向拉抻)拉后成三角形,底封或边封

PE: 有福尔马林,透明度稍差

PVA: 质地柔软,透明度好,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遇水溶化,原料均由日本进口,价格昂贵,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

OPP:透明度好,硬度强

复合袋 :封强度牢,可印刷,油墨不会脱落

共挤袋: 透明度好,质地柔软,可印刷

塑料包装袋按产品结构及用途不同可分为:塑料编织袋和塑料薄膜袋

编织袋

塑料编织袋按主要材料构成为聚丙烯袋、聚乙烯袋;

按缝制方法分为缝底袋、缝边底袋。

广泛应用于肥料、化工产品等物品的一种包装材料。其主要生产工艺是利用塑料原料经挤出薄膜、切割、单向拉伸为扁丝,经过经纬编织得到产品,一般称为编织袋

特点: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加入塑料薄膜内衬后,则可防潮防湿;轻型袋载重量在2.5kg以下,中型袋载重量在25-50kg,重型袋载重50-100kg

薄膜袋

塑料薄膜袋的原料为聚乙烯。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

按生产原料分类:高压聚乙烯塑料袋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聚丙烯塑料袋聚氯乙烯塑料袋等。

按外形分类:背心袋,直筒袋。封口袋,胶条袋 ,异形袋等。

特点:轻型袋载重量在1kg以上;中型袋载重量1-10kg;重型袋载重10-30kg;集装袋载重1000kg以上。

政策

政府下发通知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包装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塑料包装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包装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通知内容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订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是使用塑料购物袋最集中的场所,而且大多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逐步形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

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选择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

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职能部门制订具体办法并抓好落实。发展改革、商务、质检、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限产限售限用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1]

识别方法

食品塑料包装袋是人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但是使用的时候也一定要小心,有些塑料包装袋是有毒的,不可以用来直接装食物的。

一、用眼睛观察法

无毒塑料袋呈白色,透明或微透明,质地均匀;有毒塑料袋则为彩色或虽为白色,但透明度差,较浑浊,塑料表面拉伸不均匀,有小颗粒。

二、用耳朵听

用手使劲抖动塑料袋时,发出清脆声表明是无毒塑料袋;而声音小而闷的便是有毒塑料袋。

三、用手摸

用手抚摸塑料包装袋表面,很光滑是无毒的;发粘、发涩、有蜡状感的是有毒的。

四、用鼻子闻

无毒的塑料包装袋是无味的;有刺激气味或味道不正常的是有毒的。

五、沉水试验法

把塑料袋放到水里,用手将其按到水底,稍等片刻,浮出水面的即为无毒塑料包装袋,沉在水底的即是有毒塑料包装袋。

六、燃烧法

无毒的塑料袋易燃,火焰尖端呈黄色,局部呈青色,燃烧时像蜡烛泪一样滴落,有石蜡味;有毒的塑料袋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火焰尖端呈黄色、或是黑色,底部呈绿色,软化能拉丝、还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注意问题

慎用塑料包装袋

国外对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包装袋有严格的法规,规定普通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不能用于装温度在50摄氏度以上的食物;食品包装上必须注明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规定,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塑料包装袋对身体健康危害巨大。

1、午餐时间,经常见到手提塑料包装袋打包食品的行人。这些塑料包装袋大多是没有QS认证,相当一部分是用回收塑料比如医疗垃圾制成的,生产时可能会添加染色剂,有的含有有机染料,不少还会含有芳烃。

2、有的是为了卫生以避免细菌的传播,但是如果是不合格的塑料袋遇热分解,则产生的危害会更大,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最卫生安全的方法还是做好餐具消毒,或者自带餐具。[1]

参考文献

  1. 塑料包装袋搜好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