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场景的新型储能适用技术及运营机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基于典型场景的新型储能适用技术及运营机制》,李琼慧,何永胜,时智勇 等 著,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是建国后国家设立的第一家科技出版社,前身为科学技术出版社,1952年更名为机械工业出版社[1]。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机工社)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作为主办单位,目前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2]。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型储能发展和应用要求,详细介绍了面向电网典型应用场景的新型储能适用技术,以及典型应用场景新型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和方法,结合部分国家新型储能发展实践,提出我国新型储能市场化运营机制。内容力求通俗易懂,兼具专业性和科普性。
本书可供从事新型储能技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以及能源电力行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广大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序 言9
前 言11
第一篇 认识篇14
1储能定义及其发展历程15
1.1 储能定义及分类15
1.1.1 储能本体技术15
1.1.2 储能集成技术18
1.1.3 新型储能20
1.2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历程21
1.3 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环节分类24
2国内外储能发展现状28
2.1 全球储能发展现状28
2.1.1 地域分布28
2.1.2 技术类型30
2.2 中国储能发展现状32
2.2.1 地域分布34
2.2.2 技术类型35
2.2.3 重点企业36
2.3 储能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应用现状37
2.3.1 储能在电源侧应用38
2.3.2 储能在电网侧应用39
2.3.3 储能在用户侧应用40
3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及定位42
3.1 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42
3.2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45
3.2.1 储能在电源侧的作用46
3.2.2 储能在电网侧的作用47
3.2.3 储能在用户侧的作用50
3.3 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功能定位51
第二篇 技术及应用篇56
4典型新型大容量储能技术及发展趋势57
4.1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57
4.2 飞轮储能61
4.3 先进铅蓄电池64
4.4 锂离子电池67
4.5 液流电池70
4.6 钠硫电池73
5典型新型大容量储能技术经济特性比较76
5.1 典型新型储能的技术特性分析76
5.1.1 关键指标选取78
5.1.2 技术特性比较78
5.2 典型新型储能的经济特性分析79
5.2.1 关键指标选取80
5.2.2 经济性比较81
5.3 典型新型储能的技术经济综合比较82
5.3.1 综合性指标选取82
5.3.2 技术经济特性综合比较84
6基于应用的新型储能技术适用度评估87
6.1 典型应用场景及对储能的技术需求87
6.1.1 新型储能典型电网应用场景87
6.1.2 面向应用的储能系统性能需求90
6.2 面向应用的储能技术适用度评估方法93
6.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93
6.2.2 新型储能技术电网应用适用度评估模型构建99
6.3 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新型储能技术适用度评估101
6.3.1 系统调峰101
6.3.2 新能源并网104
6.3.3 系统调频106
6.3.4 电网拥塞管理109
6.3.5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111
7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115
7.1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趋势及在电力系统应用前景115
7.2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应用前景分析116
7.3 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18
第三篇 优化配置篇121
8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储能配置需求122
8.1 新能源发展趋势122
8.1.1 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122
8.1.2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趋势123
8.2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新特征126
8.2.1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126
8.2.2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典型特征130
8.3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典型应用场景对储能配置技术需求132
9基于调频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及实证研究133
9.1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频率问题133
9.2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频率影响机理134
9.3 基于调频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139
9.3.1 调频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模型140
9.3.2 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方法146
9.4 基于调频场景的储能优化配置实证分析147
9.4.1 案例系统描述147
9.4.2 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分析150
9.4.3 敏感性分析154
10基于调峰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及实证研究156
10.1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系统平衡问题156
10.2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系统调峰需求163
10.3 基于调峰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166
10.3.1 调峰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模型166
10.3.2 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方法169
10.4 基于调峰的储能优化配置实证分析171
10.4.1 案例系统描述171
10.4.2 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分析174
10.4.3 敏感性分析177
11基于电网拥塞管理的储能配置模型及实证研究179
11.1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网拥塞问题179
11.2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对电网拥塞管理需求180
11.3 线路拥塞管理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182
11.3.1 线路拥塞管理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模型182
11.3.2 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方法189
11.4 基于线路拥塞管理的储能优化配置案例分析189
11.4.1 案例系统描述189
11.4.2 案例结果分析191
11.4.3 敏感性分析195
第四篇 实践篇198
12国外新型储能政策及发展实践199
12.1 美国199
12.1.1 激励政策199
12.1.2 市场机制203
12.1.3 发展实践206
12.2 英国221
12.2.1 激励政策221
12.2.2 市场机制223
12.2.3 发展实践226
12.3 澳大利亚232
12.3.1 激励政策232
12.3.2 市场机制233
12.3.3 发展实践235
12.4 相关启示239
13我国新型储能政策及要求242
13.1 以技术创新和战略规划为主导的起步阶段(2016年及以前)242
13.2 以产业发展和示范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2020)243
13.3 支撑新型电力系建设的规模化发展阶段(2020年之后)247
14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实践254
14.1 我国新型储能项目运营总体情况254
14.2 新型储能典型商业模式及盈利能力分析255
14.2.1 独立储能电站+两部制电价255
14.2.2 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258
14.2.3 共享储能260
14.2.4 储能联合火电机组调频262
14.2.5 租赁模式264
14.2.6 合同能源管理265
第五篇 运营机制篇268
15建立新型储能市场机制的政策及市场化运营模式269
15.1 建立新型储能市场化机制相关政策要求269
15.2 储能电站主要市场化运营机制275
16电力市场建设进展及储能市场化交易的现状279
参考文献
- ↑ 中国十大出版社-出版社品牌排行榜,买购网
- ↑ 企业简介,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