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古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場古鎮古稱「石筍里」,素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作為千年古鎮,新場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睞。小橋、流水、人家、長街、茶樓、老店、小廟與古寺,共同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圖。上海新場古鎮還曾被大導演李安看重,成為電影《色戒》的攝製地。[1]
簡要概述
上海新場古鎮原為下沙鹽場的南場,是當時鹽民用海水曬鹽的場所。後來海灘慢慢長出去了,這個鹽場也逐漸成了鹽民居住和交換商品的地方。在新場成鎮之時,正值下沙鹽場鼎盛時期,鹽產量和鹽灶之多,勝過浙西諸鹽場。現如今古鎮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更多世人的青睞。
地理位置
新場鎮位於滬南公路南匯段的中間,是南匯區的中心地帶。距上海市中心36公里,離南匯城區12公里。
自然氣候
新場鎮位於上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總的說來就是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上海氣溫最高的是7、8兩月,這些年上海的夏天越來越熱,超過35℃的高溫天數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節期間)最冷,暴冷的天數雖然不多(一般持續3天),但江南的濕冷連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北風,不穿一些厚實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圍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裝。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時終年無雪。3月到5月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旅遊季節。需要特別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節,忽晴忽雨,20多天的雨量約占全年的1/4,這段時間不宜出遊。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颱風多發季節,常有瓢潑大雨。這兩個時段游上海一定要帶好晴雨傘,好在此時氣候炎熱,晴天也可用作遮陽避日。[2]
旅遊景區
記憶上海生活千年,體驗民俗文化新場《色戒》影視實景地,李安心中的上海古鎮新場,古稱「石筍里」,素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作為千年古鎮,新場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市區級文化保護單位共計37處。偏安於上海市南匯區西南端,似「養在深閨人初識」的少女,新場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更多世人的青睞。小橋、流水、人家、長街、茶樓、老店、小廟與古寺,共同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圖。四條河巷將古鎮劃分為「井」字形空間格局。動態的流水和靜態的古建築相得益彰,形成了動靜結合,光影斑駁的整體景觀。[2]
新場以鹽繁榮,以鹽建鎮,「浦東十八鋪,新場第一鎮」。新場鹽業的興盛,商賈的雲集,市井的繁榮,吸引大批志士仁人,在新場留下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筍山十景」、「十三牌樓九環龍」、「馬鞍水橋石駁岸」,雖然有些已經不為我們所見,但是仍可以見證古鎮曾經的繁榮。新場至今保存大小不一的100多戶明清古宅院,白牆、黛瓦、雕花門窗,古鎮老宅的風味油然而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奚家廳和張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廳的東西合璧:東方傳統的四進三開的宅院,儀門上羅馬的立柱、精美的馬賽克地面,無不體現出匠心獨運。現存石駁岸6000多米,其中1500多米建於民國之前,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元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被文物學家稱為「家門口的文物的」馬鞍型水橋20多座,橋岸建築考究,水橋繫舟石刻有精細的暗八仙、如意圖形,小巧精緻,極富江南水鄉情韻。
電影《色戒》外景
最近因為大熱影片《色戒》曾在這裡取景而名聲大噪,每天都有遊客慕名而來。雖然李安給小鎮的各家各戶都安裝了新招牌,劇組撤離後,都只留下一塊招牌。
新場古鎮素有「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之譽,牌坊和拱橋是當地的兩大驕傲。[3]
旅遊指南
交通
汽車:旅遊二號線、滬南線(東昌路渡口~惠南鎮汽車站)、廣野線(廣粵路~野生動物園)、原野線(原平路~野生動物園)、龍泥果(龍陽路地鐵~泥城~果園)線可直達新場鎮。
自駕車路線:市區--內環線高架--南浦大橋--龍陽路--滬南公路(經過北蔡鎮、周浦鎮、下沙鎮、航頭鎮)--新場鎮。
美食
每年四、五月份桃花盛開時,可到位於新場鎮西面、滬南公路的新場桃源賞桃花。中午吃飯時不妨到桃園裡的飯店嘗一嘗「老八樣」,體會一下農家菜的美味。南匯「老八樣」是南匯很具特色的農家菜。有三黃雞、走油肉、蹄膀、鹹肉、紅燒鴨、黑魚、肉皮湯、香瓜塌餅等,飯則是咸酸飯(菜飯)。
歷史文化
隨着鹽業的不斷發展,商人鹽販紛紛聚集到這裡,新場人口急劇增加。當時鎮區歌樓酒肆,商賈雲集,其繁華程度曾一度超過上海縣城,有「新場古鎮賽蘇州」之譽,是當時浦東平原上的第一大鎮。後來因鹽場變遷以及戰亂等變化,曾幾經興衰,但新場鎮仍是一個很有文化氣息的江南水鄉古鎮。新場古鎮上穿鎮而過的狹窄河道,雕刻精緻的一座座石拱橋,傍水而築的民居,高壘的石駁岸,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馬鞍形的水橋,這與周莊、朱家角等地的小鎮非常相似。
新場鎮文化教育歷來發達。早在宋元年間,即有瞿士彥在這裡創辦義學。在南匯縣誌中曾有新場鎮「科第兩朝稱盛」的記載,「南屏書屋」之類呤詩潑墨的場所有20多處。光緒28年已有女子學堂,30年代,鎮上中小學已俱備。解放後,文化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80年代,全國第一個聯合創辦的「社鎮文化中心」在新場鎮成立,有「小鎮大世界」的美稱。曾多次受到國家文化部的表彰,是全國著名的農村文化中心先進集體之一。
傳說
傳說在新場受恩橋石頭灣沙中曾發現石筍,深不見底,所以過去新場鎮又名「石筍里」。所謂「石筍十景」即「石筍里」--新場古鎮十景。這十景,其中有書樓、寺廟、漁舟塘、古橋等等。因年代久遠,幾經變遷,有的照原貌翻新修復,有的只有其名不存其貌,有的正在規劃重建之中,千年古蹟十分珍貴。新場古鎮十景為:溪灣石筍、書樓秋爽、雷音曉鍾、橫塘晚棹、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閣晴雲、上方煙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霽。新場鎮舊時多石拱橋,是江南水鄉特色之一。新場有「十三牌坊」、「九環龍」之稱。著名而遺存的石拱橋有:洪福橋、千秋橋、白虎橋、揚輝橋、玉皇閣橋、永寧橋、盛家橋。現在新場鎮仍保留着古鎮風貌,遺存着部分古景古蹟。[4]
參考文獻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