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地黄(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黄
7686809991372adb3918d9e4221e2952.jpg
图片来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43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地黄

汉语拼音:Dì Huánɡ
别名:怀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性味:1、鲜地黄:味甘、苦,性寒。 2、干地黄:味甘,性寒。 3、熟地黄:味甘,性微温。无毒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地黄

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地黄

拼音名:Dì Huánɡ

英文名:RADIX REHMANNIAE

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状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鉴别

  •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
  •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

  • 鲜地黄:甘、苦,寒。
  • 生地黄:甘,寒。

归经

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

鲜地黄:12~30g。生地黄:9~15g。

贮藏

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2]

摘录

中国药典

参考资料

  1. 地黄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地黄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