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骨,別名枸杞皮,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是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可入藥,具有退熱除蒸之效,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1]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主產山西、河南、浙江、江蘇;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生長環境

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鹽鹼地、路旁及村邊宅旁。生于山坡、田野向陽乾燥處;有栽培。喜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鹼、耐肥、耐旱、怕水漬。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輕壤土栽培為宜,鹽鹼土的含鹽量不能超過0.2%,在強鹼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澤地區不宜栽培。

形態特徵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厘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銳尖成棘刺狀。葉紙質或栽培者質稍厚,單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長1.5-5厘米,寬0.5-2.5厘米,栽培者較大,可長達10厘米以上,寬達4厘米;葉柄長0.4-1厘米。

主要價值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①《本經》:"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②《別錄》:"主風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強陰,利大小腸,耐寒暑。"

③《藥性論》:"細銼,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腎家風。"

④《食療本草》:"去骨熱消渴。"

⑤《本草別說》:"治金瘡。"

⑥李杲:"治在表無定之風邪,傳屍有汗之骨蒸。"

⑦王好古:"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正氣。"

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

⑨《綱目》:"去下焦肝腎虛熱。"

⑩《本草述》:"主治虛勞發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癉,中風,眩暈,痙痼,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脾胃虛寒者忌服。

①《醫學入門》:"忌鐵。"

②《本草匯言》:"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瀉者宜減之。"

③《本草正》:"假熱者勿用。[2]

栽培技術

常見方法

用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種子繁殖:可選用優良品種,以采果大、色鮮艷、無病蟲斑的成熟果實,夏季採摘後,用30-60℃溫水浸泡,搓揉種子,洗淨,晾乾備用。

扦插繁殖:在優良母株上,采粗0.3cm,以上的已木質化的一年生枝條,剪成18-20cm長的插穗,紮成小捆豎在盆中用100×10-6α-萘乙酸浸泡2-3h,然後扦插,按株距6-10cm斜插在溝內,真土踏實。

田間管理

在5、6、7月種中耕除草1次,10月下旬-11月上旬施羊糞、廄肥、餅肥等作基肥、追肥可於5月施尿素和6-7月施磷、鉀複合。。經過5-6年整形培養進入成年樹階段。成年樹修剪,每年春季剪枯枝、交叉枝和根部萌櫱枝,夏季去密留疏,剪去徒長枝、病蟲枝及針刺枝。秋季全面修剪,整理樹冠,選取留良好的結果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