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地铁车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铁车站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地铁车站 是庞德创作诗歌,庞德在法国巴黎搭乘地铁,在走出地铁的时候看到了一张又一张美丽的面孔和一个又一个漂亮的人,从而引发了创作灵感,经过六个月的打磨而成,翻译者是陈禺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地铁车站 [1]

外文名称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作品别名 在地铁车站

创作年代 1916年

文学体裁 诗歌

作者 庞德

翻译 陈禺希

创作背景

( 译陈禺希)

庞德自己曾在1916年写道:"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突然间, 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儿童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我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30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

阴暗而潮湿的地铁车站,浮现着的一张张脸庞,重重叠叠。淹没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看不见自己行走的身躯,只有一个个陌生的头颅在眼前交叠,摇晃,随处都是拥挤,嘈杂,明亮的阳光下,残留的空隙竟无法容纳属于自己的影子。

作者一瞬间的捕捉,浓缩了整个世界。在大千世界里挣扎的人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依附自己而存在。近乎相同的表情让他们拥有了一样的面孔,一成不变的坚守着固有的生存原则,躲在伪装的外壳里,如幽灵般虚无的灵魂在坚强、冷漠、自私与无奈中堕落、沉沦。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意味着什么?残酷的现实抑或是颓败的生活?经过风雨肆虐后的花瓣,零落,散乱,残忍的残缺,却是一种凄美绝伦的娇艳。他所透露的,是一股力量,不似飞蛾扑火般决绝,不如凤凰涅盘般壮烈,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是长期的,坚韧的,他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耐力,需要更多的付出与承受,却更加坚不可摧。

一样的面孔,零落的花瓣,诗人原本想表达的,或许是一种明媚的东西,然而,字里行间沉积的太多的黑色素,却让我感到一种真切的沉重,并怀有深深的恐惧。年轻的我们只能停留在生活的表层,肤浅的感知这个世界,交织着美丽与丑恶,交织着纯净与污浊。撕开生活的一个裂口,窥视那一张张平静的外表下掩藏着的灵魂,才蓦然惊觉,原来,并非刻意麻木,是生活迫使他们平静,即使历尽沧桑,即使伤痕累累。生活的磨难让他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坚持,让他们拥有了这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因为他们的存在,世界并不曾毁灭。犹如残存的花瓣,带来的是整个春天。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