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地球另一边的印象(吴建烈)

地球另一边的印象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地球另一边的印象》中国当代作家吴建烈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地球另一边的印象

——教育印象

这次去美国,哈佛大学是目的地之一。哈佛大学位于波士顿剑桥市,1636年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为感谢哈佛牧师的捐赠,1639年命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更名为哈佛大学。美国45位总统中的8位毕业于哈佛大学,如早期的两位亚当斯、两位罗斯福,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的肯尼迪、乔治布什、奥巴马,还有40位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的南校门宽不过两米,进门后就是藏书135万册的四层楼图书馆。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时船上还装有一批哈佛大学的资料,同船的一位哈佛大学学生本来可以乘救生艇获生,但为保全资料而丧生,母亲为纪念牺牲的儿子,捐资350万美元,修建了这座图书馆。我被这位学生和母亲的哈佛情节所感动,这座图书馆实则就是哈佛精神的象征和永存。图书馆对面50-60米处是座非常高的尖顶黄色教堂,教堂是纪念在南北战争中牺牲的哈佛学生而建。图书馆和教堂之间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坪,每届哈佛学生的毕业照都是在这片草坪上拍摄的,为国家、为种族平等而奋斗、献身的精神传承在每个哈佛学子的灵魂中。我们在哈佛科技楼瞻看到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实物及创发者的照片,计算机有四米长,现在看起来比较陈旧,但现今的计算时代就是从这里起步的,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文明方式,看到它使人从内心对智慧的哈佛人不得不产生敬意之情。哈佛大学西门较宽大、汽车可以进出,上方是铁质花样,两扇铁栏门扇,毫不起眼,进门右侧是四层粉红色外墙的校长办公楼,低档矮小。就校舍而言,中国只要是挂高职学校牌子的大学楼都可以与哈佛媲美。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校园草坪上是学习的各种肤色的男女学生,从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学习任务很重,每一学年修完八门课程,每位老师每节课都布置大量的阅读资料,平均每三天就得读完一本几百页的书,学生根本就没有闲暇时间,学校图书馆是不眠之夜,灯光通明,学生学习疲劳了就位而睡,醒来再学。

在餐厅里边吃饭边阅读或笔记,根本没有单纯吃饭更没有闲聊一说,餐厅成为另一个阅览室,听后不由对世界第一学府和学子敬佩和羡慕,学业和吃苦是对等的,从这里看到学问是怎么得来的,不是当代的“头悬梁,锥刺股”吗?哈佛大学还有严厉的淘汰制,每年有20%的学生因学分达不到而被退学,学校教育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哈佛大学暑假校园里学习的学生

哈佛大学科技馆陈列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我还从资料中得知华人郭鲲化曾在哈佛教授过中文和中国研究史,1882年肺炎病逝于哈佛大学,是晚清中国民间对美文化输出的第一人。

波士顿的另一所知名大学为私立的麻省理工学院,拥有研发高科技武器和美国最高机密的实验室,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世界尖端的媒体实验室。校内楼高也不过七八层,外形最别致的是叶顶音乐楼。三层高,楼顶是一片大绿叶。建筑学院楼内有麻省理工学院校徽,了解到华人陈省身是理工学院终身数学教授。我们只观看了学校外貌,没有时间细致了解。美国太平洋岸边的旧金山南面,圣克拉谷地的斯坦福大学,被誉为“西岸的哈佛”,校园面积33平方公里,校内早期三层楼房全为西班牙式黄砖红瓦三层建筑。校园内高耸的图书馆楼的胡佛塔为标志性建筑,校园中足球场大的草坪广场上,由红色花构成大S形花坛,我漫步在这里欣赏着周围的教学楼实验楼、比尔盖茨捐建的电子大楼时,我心里感慨,这就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学,我亲自目睹了。该校是1884年美国加州州长丧失了16岁的独生子斯坦福,用他家的农场为校址,1891年建成以儿子的名字命名以纪念,校训是“自由之风水无停息”。现在的斯坦福大学由七个学院组成,2000人的教师团队中有2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2位科学院院士。在校本科生7000人研究生8900人,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在硅谷创造了谷歌、惠普、耐克、雅虎等大企业。这就是科教兴国的体现。

中国每年有大批自费赴美留学生,据美国教育部2014年公布数字,当年有800名中国留学生被清退处理,其中的10%属逃课、40%课不及格、20%是考试论文作弊。还有触犯刑法的学生,家长还以中国理念去走路子疏通,因防碍公务被拘留。美国学校治学严谨,创新观念、学术氛围都比较好。

总之,对美国的印象是地大物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生态环境保护到位,经济发达,社会基础建设好,民众生活富裕,福利保障体制完善,社会秩序和谐安定,各种肤色居民相处融洽。美国国内的这些景象,与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显示的蛮横霸道的帝国主义嘴脸是截然不同的。

麻省理工大学的叶顶楼

看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后,我感到咱们的国家近年跨越式发展,在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令人欣慰。比如2004年我的家人住院,一天我在会宁县医院的自行车棚里数了32辆自行车、一辆农用车。2006年我到欧洲,除在荷兰见到过自行车外,其他各国大街小巷都塞满着汽车,我感慨中欧差距之悬殊。时隔10年,会宁今天也车满为“患”。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科技水平大提高,社会基础建设大发展,城市化水平由13%提高到50%(西方最高水平 70%),城乡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覆盖面扩大,社会医保、生活福利体制、法治理念起步。这一切的发展使我们的社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力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一切的发展都使人感到欣慰,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这就更需要有雄心、有抱负、有理智的青年一代为之献身奋斗。实际上不论从事业发展、经济效益诸方面来说,年轻人还是国内发展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从情理上,也更不负中华人文乳汁的哺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赤子之心。

人经多见广后,凡对事物的态度更趋于理性,接近实际。这就是旅美收获。[1]

作者简介

吴建烈,男,1939年生,中共党员,会宁县会师镇人,中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