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地功罗汉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阳光丽姬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30日 (六) 22:2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地功罗汉拳属于少林罗汉门外传的一枝,此拳吸收入了螳螂拳的揪腿、双提刁,崩拳等主要技法,形成了一种形神兼备、内外…”)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功罗汉拳属于少林罗汉门外传的一枝,此拳吸收入了螳螂拳的揪腿、双提刁,崩拳等主要技法,形成了一种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刚柔并济,灵活敏捷、跌扑滚翻、气势连贯、朴实无华的独特风格。此拳尤为注重地躺功夫;故称地功罗汉拳。

简介

地功罗汉拳内容丰富,既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既有单练,又有对打对练。徒手套路,主要有一路迎面直取、二路子路拳、三路八方拳、四路连五掌(开门拳)、五路汉通、六路滑车、七路于化剪等十几路。此外还有醉八仙和燕翎拳各一路。前者飘飘洒洒,象形取意;后者身手敏捷,神出鬼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这两路拳目前会练者极少,尤其燕翎拳更鲜为人知,已频于失传。

器械套路主要有春秋大刀、方天画戟、大叉盘龙棍、虎头双钩、八仙俭、地躺双刀、五花刀、司马刀、七环鞭等。

地功罗汉拳对身体各部的要求是:头顶颈挺、肩沉肘坠,胸含拔、气沉丹田。其步法多为弓步、跪步、独立步等。其跌法多为抢背、跌罗汉、乌龙绞柱、锂鱼打挺等。

据前辈介绍,古老的地功罗汉拳都是以地躺功夫为主,因初学者不易习练,后来前人吸收了螳螂拳、祁家拳的主要技法,创编了四路基础拳,即迎面直取、子路、八方、连五掌。

地功罗汉拳相实无华、技法精奥,从健身、防身、表演的需要来说,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罗汉拳

罗汉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因少林门人供奉释迦牟尼,并视此拳取十八罗汉之姿,故称罗汉拳。主要手法有隔、迫、冲、闪、点、举、压、钩、抄、抛。腿法讲究腾、滚、扫、弹。罗汉拳要求上下相随,步随手变,身如舵摆,灵活多变,出手注意“夺中”和“护中”,劲力要求刚柔相济。拳谚讲:“要想罗汉好,三正里面找。”所谓“三正”,是指的手要正,身要正,马(即步)要正,这是基础功夫。练好“三正”,才能保持稳定,罗汉拳中较大的套路有“六十八式罗汉”和“一百零八工罗汉”等。

起源

罗汉拳发源于著名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十八罗汉手,在武林中响负盛名。清明期间由名手孙玉峰传入广东,后由于其精妙的拳法和套路而广泛流传。故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流行。

罗汉拳乃少林外家拳法之一。拳中刚阳有力,一派北派拳的特色。硬桥硬马,使人感觉到其中的孔武有力和阳刚之气,加上套路的编排精巧,使整套拳打起来非常流畅,美妙。

罗汉拳虽走刚阳一路,但并非仅以硬碰硬的拳法取胜于敌,拳法当中着重于进退快速,加上冲。圈、挂、踢、弹、勾、劈、等,手法攻防灵活,不但令对手无进攻,更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反攻,令对手措手不及。是一套很有特色的拳法。

罗汉拳,相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梁大通丁未,达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说禅宗,见众僧个个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体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虽不以躯壳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于性,使灵魂离散也。欲悟性,必先强身,则躯壳强而灵魂易悟也。”于是创罗汉拳十八手,授以僧众,修炼不过数月,则个个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当时所谓罗汉拳者,只此十八手,亦并无先天后天之名目。至金元时,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变化,阐幽发微,增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罗汉之数。至些始将达摩所传之十八手,进号曰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则谓后天罗汉拳也。

罗汉拳的先天与后天,也就是定形与发展,所以后期凡是以达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为宗法形成的罗汉拳均可称为后天罗汉拳。

先天罗汉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法止十八手,精华所荟,不失本真。自达摩禅师出世来,名家巨手多有承传发挥,其理论基础是初祖达摩所传的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其练法中,始终体现着“无念为宗”的禅宗精神,侧重于呼吸吐纳,气行六脉,守心住缘,止心不乱,故也称“少林心法罗汉拳”。有诗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经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每个单势都是炼气的桩功,即可使精气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盘稳固,既内又外,既神又形,既静又动,易筋洗髓功夫无不在也,可获性命双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