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馆中(周子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在餐馆中》是中国当代作家周子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在餐馆中
白驹过隙,岁月荏苒,千帆过尽,往事随风,看着这些学生青春逼人的文字,既羡慕又嫉妒。羡慕他们如旷野之鸟,活力满满,间不容发,憧憬生活的样子;也嫉妒他们意气风发,神色坦夷,无所畏惧,走向生活的勇气。毕竟成熟带来的结果,虽可避免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起始的勇气。
这些年轻人,做着自己年龄段该做的事,穿自己年龄段该穿的衣,写着自己年龄段该写的文字;将风景丢失在山水间,将点滴往事储存了下来,将爱恨怨恋诉诸于纸上,将喜怒哀乐渗透在笔端。他们笔下,有春天相识,夏天热络,秋天分手,冬天疗伤的故事;也有片言只语,皆是经历,万语千言,化为闲笔的感悟。他们深知,每个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其原因与使命;每个生活中的偶然必然,都会成为青春路上的印痕。茨威格说:“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也许,给别人的礼物,还需要积攒;但给自己的礼物,就在这字里行间。相信穿行于乱花之中,他们的每一个拐弯,都是为了走到一条更好的路。
好吧,年轻不为梦想埋单,老来凭何话说当年?然后,推荐一下,鲜衣怒马少年时,字里道尽长安花!
《鲜衣怒马》栏目,专门推送学生优秀作品。
本栏目既接受个人投稿,也欢迎指导老师以班级或者学校为单位投稿,尤其欢迎带辅导老师点评的作品。
高丽君
在餐馆中
居住重庆江北区的伯伯,趁着暑假,回到巫山。
正是夏天雨后,树叶飘飞散乱一地,亲情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们步行到了位于县城中的宏汇餐馆。
宏汇餐馆以土鸡土鸭猪蹄子为特色菜,县城本不大,常在餐馆中遇到几个老朋友、老玩伴。餐馆外,是农机局宿舍,老旧房屋的翻新墙壁显现出淡黄反光,而夏雨已飞舞起来。
“一个土鸡子,加魔芋豆腐,不要太辣!”
姑爹一面说给包间门口的服务生听,一面在一靠墙的桌旁坐下来了,我坐在对窗的位置,出租车、摩托车、皮卡车在马路上划出水痕,马路景观树边还有一棵小草,姑爹家顶楼的三角梅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并不以夏雨为意,火赤赤的在雨中明亮如灯笼,安静而且骄傲,如同蔑视路人的匆匆来往。 我这时又忽然想起,伯伯离开巫山县,似乎已经30多年了,去远还乡,酸甜苦辣,外地打拼不比家乡,岁月的大雨一刮,生活的风霜就不知不觉染白了双鬓。 “客人,酒……山城啤酒。”
服务生拖长声音说,放下啤酒杯,山城啤酒和启瓶器,酒到了。我眼光收回到饭桌,给姑姑伯伯们拍好酒杯,斟出酒来。旧亲远方来,归来的伯伯虽是客人但永远是亲人,无论主城嘉陵江水怎样波澜,巫山的大宁河又怎样如处子般依恋,凭心而言亲友聚会是父母辈之间的血浓于水,我略带些哀伤,然而很舒服地压了一口酒,酒味很纯正,带着麦芽香,魔芋豆腐也煮的很筋道,可惜辣酱太寡淡,父母姑伯步入中年后是不懂吃辣的。
大概是因晚上夜深的缘故,宏汇餐厅客集人满,我移步走到大厅拿茶水。
“嘿,——周,是你?我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
“喔,是你?我也没有想到……”
我们在大厅闲坐,我不想在这里遇到小贺了,他说现在他在县城当外卖员,起先有些好奇,接着便有些悲伤,细看相貌,乱蓬蓬的头发,膀子上纹着一条龙,苍白的方形脸,然而衰瘦了。精神有些沉,或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下眼睛失去了光彩。
喝了几口,小贺时谈起这些年的经历,他几近落泪。
他高考的成绩考得不错,但填志愿时犯了难。平时只知道读书的他,不懂选择什么专业比较好。他询问父母,贺叔吧嗒了几口烟,局促地说道:“我跟你妈又不懂,你选啥都成,只要自己喜欢,再贵我们也送得起。”
这跟高一时,选文理科一样,他们也说“你喜欢就成。”可是,此刻的他并不想听到你喜欢就成和再贵也送,而是迫切地需要有人指明方向,哪怕只是一个小建议。于是,稀里糊涂选了专业。等到了大学,他更加迷茫。看到身边的城市同学,规划着未来,有些甚至在家里支持下,尝试创业。小贺急,可除了上下课,闲暇去做做兼职,他什么都不能做。去年实习,迫切想要份工作证明自己,结果签了份坑人合同,白打工了一年。
我陪他一同走出餐馆,他说要将外卖送到滨江路,于是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回到聚会的包间,冷空气扑在脸上,很冰凉。
夜更深了,窗外楼上的三角梅已暗淡在黑夜中。
晚餐后,窗外一阵阵摩托声轰鸣,伯伯看着手机里老城的照片,回忆道:“东门口,往下走,路过肉联厂就是礁石岩码头,往东途径广场、电影院、教委、住院部、万元沟农贸市场,就到了老巫山中学,巫中对面的农机厂,那是读书时的记忆……”
伯伯是巫山出来的80年代大学生,的确走得比那时有家底的同龄人艰难许多,他说:“当轮船停靠朝天门码头时,高楼大厦中,我也感到迷茫,但更多觉得应该掌握知识,改变命运。”伯伯毕业后,入职重庆市18中学,在江北区教育界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
巫山重重山,食佳肴餐饭来之不易。祖辈靠着一锄一锄去遇山开荒,养鸡养鸭,引水造田。他们面对的恶劣环境遇到的困难,怕是难以数清。老辈子劳作一生,手上的血泡起了又起,也只开拓了自己想象中的一小部分,但心里并没有就此沮丧,更多的是想着:
“虽然目前的环境艰苦,但子孙后代像他们一般,一步一个脚印,一锄一锄地挖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会变成世外桃源的,一代不行,那就两代,三代不行,那就四代!”[1]
作者简介
周子杰,重庆文理学院大四学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巫山文联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