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字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土字碑位于防川村中俄边界的起点处。于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重立。土字碑东是俄罗斯哈桑镇,西是豆满江,南是朝俄铁路大桥。碑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石碑。碑正中竖刻有“土字碑”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碑俄方一面刻有俄文“T”,与俄方设立的界碑并列。[1]

简介

“土字牌”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上第一座界碑,从土字牌顺图们江而下到日本海15公里。它是1886年清政府派吴大澄与俄谈判而立。在我侧正中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字,在俄侧刻有俄文“T”字样,汉语翻译“土科(tu)"。“土字牌”上字不多,但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却深深的刻印其中。

土字牌位于珲春市区东南敬信乡防川村的中苏边界上。它是在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会谈时重立的。1888年4月22日(公历5月25日)吴大澄与巴拉诺夫等在第一次会谈时,吴大澄提出,按条约(批中俄北京条约)记文,由海口量准中国里20里处立土字牌。巴拉诺夫执意按旧图原立界牌之地(原立界牌之地离海口44华里,在沙草峰一带,牌已遗失)不变。并且辨称,海水灌入之地,谓之海河,除去海河20里才算图们江口。吴大澄当即指出,海口即江口,二者无区别。海潮时海水灌入地不止20里,退潮时也不止20里,江口就是海滩近处。吴大澄据约力争,再三辨驳,达成了协议。

推翻了巴使坚持在距江口44华里处立土字牌的无理欲望,从而争回了一些失地,将“土字牌”立在现在地点(据查,在清同治、光绪初年时,此地曾住有3、4户人家,其中有摆船的曲光华一家)。土字牌东是苏联的包德歌尔那亚城,西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豆满江市,西北部的山岗是吴岗。南约0.5公里许的山岗,海拔42.2米类似驼腰状的地方,即历史上建有村落的卧峰,亦名船头哨。现为苏领地,苏名西卡西墨。1886年吴大澄与俄使巴拉诺夫在勘定立土字牌地点后,曾策马到过此地辽望。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正面刻有“土字牌”,左侧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字。

《中俄重勘两国交界道路记》记:“……牌下入土深俄尺约中国2尺3寸。四周地基用坚石筑成,外掘深沟,填以碎石,均灌灰浆,以期经久。”牌体完整,字迹清晰。土字牌苏侧刻有俄文“T”字。于1960年间,我国政府为保护这一具有历史完整的疆域标志不受江水冲毁,筑有高6—8米不等,长1860米江岸护堤。[2]

历史由来

土字牌离海最近,却属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 珲春来自女真语,意思是指“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就地理距离而言,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赛图港仅16公里,距海参崴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也只有800公里。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内陆省。 离海最近,却属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瞭望塔下立有一块“土字牌”。它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国界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的起点。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澄与俄国谈判,立下这块“土字牌”。[3]

民间传说

据民间传说,当时在吴大澄与俄国谈判后,负责立界碑的几个清兵由于喝醉了酒(一说是鸦片烟瘾犯了),把界碑抬到防川后,再也懒得往前走半步。这样虽然东海近在咫尺,界碑却挡住了我们的出路。留给今人的不仅是对于清政府腐朽体制的辛酸,还有望洋兴叹的无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