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壤肥力学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土壤肥力学说是生态学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土壤肥力学说,是指关于土壤肥力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培肥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学说。土壤肥力学说包括如下内容:①土壤肥力的形成。土壤肥力是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或者在长期人为的耕作、施肥、灌溉及其他各种农事活动或者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②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有养分因素(养分储量、养分强度、养分容量)、物理因素(土壤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等)、化学因素(土壤酸碱度、阳离子吸附与交换性能、土壤氧化还原性质、土壤含盐量等)、生物因素(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这些因素单一作用,但更多时候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土壤的肥力水平。③培肥理论和技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防止肥力衰退与土壤治理相结合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合理施用化肥,不仅有利于当季作物的高产,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对于某些低产土壤(酸性土壤、碱土和盐土)要借助化学改良剂和灌溉等手段进行改良,消除障碍因素,以提高肥力水平;进行合理的耕作和轮作,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防止某些养分亏缺和水汽失调;防止土壤受重金属、农药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风蚀、次生盐溃化、沙漠化和沼泽化等各种退化现象的发生,保护森林、草原,维护生态平衡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