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土土的乡情(吴绪久)

土土的乡情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土土的乡情》中国当代作家吴绪久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土土的乡情

五月一日,劳动节,不少朋友都利用这个机会,去了名山大川,去了名都古镇,去感受美景带来的愉悦,去感受大厦带来的震憾。而我却是去了一趟乡下,去看望了仍在劳动着的妻兄妻弟和妻妹们。

当年,我们都曾在乡下,那时我们也都还年轻,往来也多。后来,恢复高考我即离开农村,便从乡下来到了宜昌这个城市。路远了,走动就相对少了些。岁月如流水,一晃我们都已老了,连最小的舅弟也快花甲了。前些年我的妻子在世时,春天或者秋天,她总会到乡下玩上些日子的。她们几姊妹的感情是不错的。我这次去,也是代我天堂的老伴去看望看望他们。

舅兄听说我要来,也是忙前忙后的,忙着。并把舅弟和两个姨妹夫妇都邀到他这儿来了。让我能和大家都见见面,都能好好叙叙。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都成了留守“老人”。但他们的生活过得都还惬意。舅兄已经是早过古稀,但身板还硬朗,两个儿子都在外拼闯,屋里的田他还一个人揽着。嫂子在我老伴起病之前就曾病了,送来宜昌诊治,需要做手术,医院认为她年岁大了不给做,他们便回去了,算来已经是五六年了,现在依然好好的。这次我见着,精神非常不错,还在厨房忙着。二姨他们夫妇,春节是在重庆过的,也在给儿媳帮忙,大儿子在重庆有份事业,儿媳也在做着生意,二姨他们在重庆显然是过得满意,这次回来了,仍然还津津乐道着重庆的故事。三姨的儿子在北京,儿媳在许昌,就两老在家里,他们把家里打理得很有条理,新起了房子,田园里,鸡舍里,他们都舍得下功夫,每年,他们都会给我们送好多好多土鸡蛋来,我的女儿很惊叹,夸说:“三姨妈她们的鸡子真肯下蛋。”我的老伴病危之前就曾在三姨他们那儿玩了半个多月。舅弟是最小的,也是精力最旺盛的。还兼职做着好几份事,手艺也是最多的。这次到乡下去,进村的路正在修,车开不过去,我们绕了老大一个圈,一看进村的路也是封着在扩修,过不去,没办法,还是舅弟骑着摩托来接我们了,上了一条旧时土路才进得村去。他儿子在武汉边工作边读研,还想读博士,他们都非常支持。虽然大家都渐渐老了,但家境都还好,精神也好,很是让人高兴。

乡村里还是有很多变化的。时令也快到“人倍忙”之时,油菜籽渐渐黄了,麦穗也渐渐黄了,这是丰收的象征。自然我们的话题除了家常之外,也多在农事之中。田里有收成,会给他们带来些收益的。这是传统经济来源。大家也都盼着。“大风吹不断牛尾巴”,但愿老天能够眷顾吧,送给他们一个满仓的收成。而且,他们还告诉我,他们屋旁的那口野水塘,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他们没在塘里放养过鳝鱼,但野生鳝鱼不少,也没在塘里放养过龙虾,而龙虾成群。每晚他们都会用网去放收龙虾,用毫子去放收鳝鱼。舅弟是绝对的行家里手,捞鱼摸虾成了他的兴趣爱好。这种土龙虾土鳝鱼,是人们.舌尖的美味,每天都会有人上门收购。他们坐在屋里,不经意间,已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哩。他们告诉我,这些天,卖龙虾和土鳝鱼的收入已快接近去年全年种植棉花的纯收入,多可观呀!我有兴趣去看了看那野水塘,杂草丛生,浮萍满池,显得非常原始。而且,荷叶已有了尖尖角,过不了多久,荷花要开了,莲蓬要结了,那又是一种时尚美味呢,自然也会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益,他们也会享受那难得之风情的。听他们描绘着这情景,真是开心的。

妻兄弟和姨妹都是好客的,自然他们是用了最好的且是最“土”的菜肴招待我们了,宰了土鸡,杀了土鳝鱼,煎了土鸡蛋,蒸了龙虾,还有新剥的青豆,刚摘的生菜,现拔的莴笋,土土的,纯纯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土“得不要不要的,是“绿“得不要不要的。满满一桌子,让我们享用了。谁若说这不是最原生态最环保的,那就怪了。浓浓的亲情就在这土味中烹调着生发着。我们品味着,享受着,人是快要醉了!醉在这土土的乡情里!

而且,我们走时,还带走了满满的土货哩!土腊蹄,土鳝鱼,土鸡蛋……真的,小车的后备箱都装满了。他们恨不得倾其所有,全部让我们带回。这份情意太让人感动了。是的,我们带走了这土土的乡情,带走了这乡下的风物,带回了妻兄弟姨妹妹们那淳朴而深厚的情意!我们又怎么能带得够呢!它有如那散发着清香的泥土,催熟着麦苗和油菜的籽实,把丰收的希望写在无边的旷野里,写在大家的心上。是的,我也只能把这份情缘记在心里,让它伴着土土的乡情扎根,抽长,而成为我余生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吧……

是夜,又得《长相思》一阙,也记录于此了:

麦子黄,

菜籽黄。

五月农家正欲忙。

新荷出水塘。

说里短,

话家常。

土味舌尖情意长。

行车尽带香。[1]

作者简介

吴绪久,男,枝江市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宜昌三峡人文研究所所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