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立台湾博物馆(児玉总督后藤民政长官记念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立台湾博物馆(児玉总督后藤民政长官记念馆)
图片来自国立台湾博物馆

国立台湾博物馆[1]其前身为日据时期的“儿玉总督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日本明治41年(西元1908年)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属博物馆成立,最初隶属总督府殖产局,因全球帝国主义国家设置博物馆是以展示殖民地资源为主要目的。

博物馆为庆祝本岛交通动脉纵贯铁路南北全线通车仪式活动之一,展出台湾各项产业缩影,让来宾对台湾的概况一目了然,由森丑之助负责展览会和博物馆筹划。

博物馆开馆时,原想使用近藤十郎设计的台湾总督府彩票局(位于今日博爱路博爱大楼北侧)。因引起舆论反对而取消,其厅舍遂由殖产局移入成为陈列展示场所。

当时殖产局局长的宫尾舜治说:“我认为这座博物馆是一所自然科学的博物馆,将所有关于台湾的动植物矿物全搜集起来并好好利用它们达到博物馆的目的。其次是把昔日消失的历史文物陈列出来,以此为基础,对以后的世界学术有所贡献。如有外国人来台北考察,无可藉以知其产物之博物馆,且无可因而识其历史变迁之陈列所,那么他们必以轻忽侮慢之眼看我台北市。”

日本明治41年(西元1908年)开馆时的陈列品分为地质矿物、植物、动物、人类器物、历史及教育资料、农业材料、林业资料、水产物、矿业资料、工艺品、贸易资料、其他等共十二类,大致分属自然史工艺产业历史文物三个范畴,成为本馆的基础馆藏。

日本明治39年(西元1906年)儿玉源太郎总督和后藤新平民政长官离任,虽是由总督府启动纪念前总督和民政长官的建设,但也认为不宜使用公款,因此铺陈由台湾本岛仕绅发起捐款的舆论形势。日本大正2年(西元 1913年)资金尚未募齐,纪念馆已选择新公园,并于日本大正4年(西元1915年)完工。

战后改制为台湾省博物馆;再更名为台湾省立博物馆,民国88年(西元1999年),正式更名为国立台湾博物馆。

建筑

纪念馆总建坪510坪(约1688平方公尺),由总督府技师野村一郎、技手荒木荣一设计,高石组高石忠慥承揽建筑营造、原田金次郎承揽电灯工程,技师近藤十郎、吉良宗一担任监造,采用欧洲博物馆常见之新古典主义风格,兼具仿希腊神殿多立克柱式支撑的三角山墙与罗马建筑穹顶,整体建筑平面配置座南朝北呈左右对称“一”字形,日本时代通往台北车站前广场,北面道路日本大正11年(西元1922年)町名划设后称为表町通(现今的馆前路),南面面向新公园(今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使博物馆可收揽园内自然景观。

中央栋全栋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左右翼为砖及钢筋混凝土混构,屋顶为木造铺铜板瓦。

地下室地板铺设混凝土与沥青覆水泥粉刷为防白蚁防水。

室内装修材料包括:左右翼楼一、二层为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铺设木地板,木地板上铺亚麻油毯,阳台铺设日本制地砖。

中央栋一楼广间铺设美浓国赤坂(今岐阜县南部)产黑大理石及水户产白寒水石,中央为大理石马赛克拼贴,玄关、通道等铺设德国产地砖。

二楼回廊为台湾产白大理石及黑板岩,休憩室为木地板上铺亚麻油毯。壁面腰板、踢脚采用美浓赤坂产更纱大理石,扶手格子为黄铜,休憩室踢脚板、腰企口板使用榉木。

外部装修基础石及正面、背面中央楼梯使用安山岩,腰板以上为洗石子。

专为仪式性纪念目的而设计的大厅,环绕著挑高的32根复合式柱(Composite Order),每根高32尺,直径2尺7寸。采光穹顶下的镶嵌玻璃天花离地板54尺,图案包含儿玉家及后藤家纹“军配団扇に五枚笹”(指挥扇与五竹叶)与“下がり藤”(藤花),可见于柱身壁灯座两侧浮雕,由新海竹太郎制作的儿玉、后藤两座铜像则矗立于两侧壁龛。展示空间被分配在一楼二楼左右两翼延伸的长厅,落成时馆员就已经“觉得狭窄,为此连地下室的准备室也充当陈列室”。

因展示空间不足,民国80年(西元1991年)拆除南侧可欣赏公园景致的阳台,外推为可作为展览使用的室内廊道空间改建工程,将日本时代木桁架屋顶拆除改为钢构屋顶,增加第三楼层三百多坪。至民国85年(西元1996年)完工。

民国92年(西元2003年)进行整修改建,包括馆前广场景观设计拆除广场外金属栏杆,重整内部设备管线,拆除二、三楼间局部楼板,改造入口、服务台、洗手间及视听室。


参考文献

  1. 台湾总督府博物馆,文化部文化资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