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乐 - 拉弦乐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乐 - 拉弦乐器(100种中国符号-20)

拉弦乐器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磨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类乐器。一般拉弦乐器没有指板,演奏时可采用揉弦、压弦,丰富了表现力。[1]

常见的拉弦乐器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就国乐团而言,常用的有高胡、二胡、中胡等。[2]

二胡

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有两根弦,现代二胡以纯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属于中高音域乐器。

二胡,又称南胡,是国乐中最主要的拉弦乐器,设有两弦,音高与小提琴中央两弦相若。

演奏者以弓置于两弦之间,由弓上的马尾毛擦动其中一条弦线,经木琴马传至蛇皮音筒发声。不设指板,让手指在弦上自由滑动及加压,营造出二胡特有的滑音和揉弦效果。故其音域虽略窄,但演奏技巧丰富多彩,艺术表演力强烈,现代二胡的音色优美清纯、柔润而明亮,至今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亦是民乐队中弦乐组的支柱。[3]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原流行于广东地区,音色明朗清澈。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粤剧伴奏,是地方性的特色乐器。[4]

五度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音。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民族乐队,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富于装饰性的华彩乐段。

中胡

中胡,可以说是中音的二胡,声音比二胡低一些,是属于中音域的拉弦乐器。定弦是高胡的低八度音。

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适宜中胡演奏。它仍属于灵敏性较强的乐器。它最善于演奏一些抒展、辽阔的歌唱性镟律,和声长音与不很复杂的音型,较少演奏快速的华彩性镟律。音色饱满、沉厚。常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和民族乐队合奏及戏曲伴奏,有时也用于独奏,流行于全国各地。独奏曲有《草原上》、协奏曲有《苏武》

它的琴筒较高胡及二胡大些,技巧与二胡雷同,但因乐器较大,左手的指距比较宽,演奏起来比较有难度。[5]

革胡

革胡,是国乐中低音乐器拉弦的部分,相当于管弦乐里大提琴的地位;只是都改成胡琴的样子,用了蛇皮来共鸣,所以音色有那种闷闷的感觉,但与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的音色有差别。[6]

革胡曾经是国乐团里唯一的低音乐器,但是现在已经渐渐被淘汰,大部分的乐团都已经放弃革胡而直接用大提琴作为乐团的低音乐器,原因是革胡毕竟不如大提琴,革胡的琴桥在共鸣箱的侧面而不是正面,很明显的共鸣效果不会很好,而且革胡的琴皮是由蟒蛇皮制成,琴皮的面积又太大,要找到这样的千年大蟒蛇实在不容易,也许再过几年革胡便要绝种了吧![7]

倍革胡

倍革胡,是国乐中低音乐器拉弦的部分,相当于管弦乐里低音大提琴的地位,但与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的音色有差别。[8]用以丰富弦乐低音声部的力量。

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革胡/倍革胡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倍革胡的外形和中胡、低胡都不同,它张有四条琴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琴杆插入琴筒一侧。琴筒木制,蒙以蟒皮、马皮或羊皮,蒙皮方法和定音鼓相同,可以调节张紧度。弦马为扁铲状。振动的蟒皮不直接承受弦的压力。弓子和大提琴弓相同,在弦外拉奏,便于运弓。由于有指板,按弦极为方便,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9]

板胡

板胡又名梆胡。它与古代乐器提琴在形制上极为相近。

清初以来随著地方戏曲中梆子腔的兴起 ,在形制上逐渐演化而成为今天的样式。近代广泛应用于多种地方戏曲、说唱伴奏。

发音高亢,富于乡土气息,尤宜于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 只有晋剧板胡,因琴筒较大,音色较为浑厚,宜于演奏抒情、缓慢的曲调。[10]

四胡

四弦胡琴在清代的典籍中又称“提琴”。主要在内蒙古及其他汉族地区流行。

四胡的琴杆、琴轴、琴筒均以红木制作,琴杆中下段呈圆柱形,上段呈方形,设硬木弦轴四个。琴简有六角形、八角形、圆筒形,一端蒙以蟒皮或蛇皮(民间亦有用羊皮),上置木质琴码。

四弦的分布跟二弦差不多,即将四条丝弦分为二组。其中1、3两弦为一组(外弦);2、4两弦为另一组(内弦);拉弦方法跟拉二胡差不多,但其音色较厚及饱满。[11]

视频

环保胡琴二胡独奏—《空山鸟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