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地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際貿易地理》,於志達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0年6月,是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大學出版社[1]。清華社現年出版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近3000種,銷售規模和綜合實力以及在高等教育教材市場、科技圖書市場、館配圖書市場占有率均名列前茅[2]。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無論從內容和結構上都有新意的國際貿易地理教材。全書分為總論和國別分論上下兩篇。
上篇總論部分闡述了兩部分內容:一是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各種宏觀因素,如自然條件、社會人文條件、區域經濟一體化、環境保護與貿易發展等;二是大宗商品如能源、農產品、鋼鐵、汽車等主要工業製成品的全球生產和貿易狀況。總論是為國別分論提供必要的理論分析框架和全球貿易態勢。
下篇分別闡述了發達國家(美國、歐盟、日本)、轉型經濟國家(俄羅斯、)、新興工業化國家(韓國、、巴西)、農礦原料出口國(、澳大利亞)和發展中國家(南非和)的當前經濟貿易狀況,目的在於借鑑和吸取它們的成功經驗和失誤教訓。
作者介紹
於志達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曾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國際經貿研究》雜誌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地理、國際經貿關係、外向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等。主編和參編的著作有《國際貿易地理概論》、《世界經貿地理》、《進出口動植物檢疫與國際貿易》。先後在《國際貿
參考文獻
- ↑ 我國出版社的等級劃分和分類標準,知網出書,2021-03-01
- ↑ 企業簡介,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