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国体 | |
---|---|
国体,是指国家的性质,亦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国体 [2]
别名 国家的性质或国家的阶级本质
拼音 guó tǐ
简介 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
主要形式 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
适用对象 政治术语
相关名词 政体
汉语词语
拼音
国体:guó tǐ
基本解释
(1) [state system;form of the government]国家的性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2) [minister]∶大臣辅佐国君,就像人体有股肱一样,故称大臣为国体
(3) 国家的典章制度,国家之体统
(4)治国之法。《艺文志·诸子略》: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
出处与详解
1、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①《谷梁传·昭公十五年》:"大夫,国体也。" 范宁 注:"君之卿佐,是谓股肱,故曰国体。"
②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 伊尹 、 吕望 是也。"
2、国家的典章制度;治国之法。
①《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
②宋 陆游 《谢台谏启》:"望重朝纲,学通国体。"
③清 姚莹 《与陆制军书》:"国体具存,纪纲不紊。"
3、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①《明史·徐溥传》:"外国相侵,有司檄谕之足矣,无劳遣使。万一抗令,则亏损国体。"
②《明史·西域传一·吐鲁番》:"事干国体,不可不慎。况此贼倔强无礼,久蓄不庭之心。
③《平山冷燕》第一回:"今恐叨饮过量,醉后失仪,有伤国体。"
④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载垣 端华 均著加恩,赐令自尽……此为国体起见,非朕之有私於 载垣 端华 也。"
4、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政治意义
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公开表明国家的阶级本质,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我国的宪法第一条规定:我国的国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决定因素
国体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因为国家总是那个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需要借助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巩固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基础。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方式改变时,国体迟早会随之改变。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使封建主阶级专政转变为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专政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等。
在同一类型的国家里,由于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不尽相同,也可能出现多种模式的国体。例如资产阶级国家,有的可能是大资产阶级专政,有的可能是中产阶级专政,有的可能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等等。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也是如此,有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有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有的是工农民主专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