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固態存儲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固態存儲器

固態存儲器是相對於磁盤、光盤一類的,不需要讀寫頭、不需要存儲介質移動(轉動)讀寫數據的存儲器。

簡介

固態存儲器是相對於磁盤、光盤一類的,不需要讀寫頭、不需要存儲介質移動(轉動)讀寫數據的存儲器。固態存儲器是通過存儲芯片內部晶體管的開關狀態來存儲數據的,由於固態存儲器沒有讀寫頭、不需要轉動,所以固態存儲器擁有耗電少、抗震性強的優點。由於成本較高,多以目前大容量存儲中仍然使用機械式硬盤;但在小容量、超高速、小體積的電子設備中,固態存儲器擁有非常大的優勢。

評價

國際上航天領域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製固態大容量數據存儲器的,1996年開始投入商業使用。以美國TRW衛星研製公司(現為美國VCI公司)和歐洲ASTRIUM公司為代表,生產出了第一代大容量固態存儲器。如TRW公司為美國NASA的CASSINI航天器設計的大容量固態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為2Gbits,每個存儲模塊為4Mbits,結構為DRAM器件,輸入或輸出數據速率分別為2Mbps。歐空局CLUSTERI衛星也採用了相關產品,技術指標均優於當時同類航天器如伽利略和哈勃望遠鏡等使用的磁帶機。隨着半導體存儲芯片集成密度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在功耗、體積以及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固態大容量存儲器的存儲容量、壽命以及輸入、輸出速率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世紀初,第二代大容量固態存儲器問世,其結構為SDRAM器件,每個存儲模塊可達2Gbits,輸入或輸出數據速率可達20Mbps。實際上,受集成度及價格的約束,如今大容量固態存儲器已經很少採用SRAM芯片作為主存儲介質,而基於閃存技術的NAND FLASH芯片已經占據了主流地位。[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