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固定资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固定资金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固定资金是指社会主义企业占用在劳动资料上的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固定资金是固定资产的价值表现形态,包括劳动资料中的各种机器设备、房屋和建筑物等占用的资金。固定资金的主要来源有按规定提取的更新改造基金、上级拨入和自身积累的生产发展基金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固定资金周转方式

固定资金有特殊的价值周转方式。其实物形态,即固定资产,在较长时间内的反复劳动过程中执行着相同的职能,其价值则是逐渐地、分次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价值的实现取得补偿,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因而,固定资金在运动中分离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仍然束缚在它的属于生产过程的使用形式或实物形式上,另一部分则作为货币,脱离这个形式”。后一部分资金称为折旧基金,它不断地积累起来,要到固定资产退废更新时,才用于重置并固定于新的固定资产中,重新开始另一周期的循环。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区别

根据上述固定资金的定义,其与流动资金有着明显的区分。流动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或商品流通活动中,用于直接参加周转,通过购进和销售不断循环自己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流动资金包括:储备资金、特种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和货币资金。

固定资金的特点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并非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

2、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3、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

固定资金的利用效果

固定资金利用效果指企业所持有的一定时间内固定资产的占用额所完成的工作量或所取得的经济成果之间的比例,该比例一般通过技术经济指标和综合性的价值指标进行反映。技术经济指标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各种设备、各种物资、各种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度量标准,包括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等;而综合性的价值指标指通过货币单位计量的综合性总量指标,包括现行价格价值指标和固定价格价值指标。

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对外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不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

固定资产特点在于:

1、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长,能长期地、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

2、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

固定资产分类如下:

固定资产可分为八大类,各企业的后勤部门还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目录。

1、房屋和建筑物,是指产权属于本企业的所有房屋和建筑物,包括办公室(楼)、会堂、宿舍、食堂、车库、仓库、油库、档案馆、活动室、锅炉房、烟囱、水塔、水井、围墙等及其附属的水、电、煤气、取暖、卫生等设施。

2、一般办公设备,指企业常用的办公与事务方面的设备,如办公桌、椅、凳、橱、架、沙发、取暖和降温设备、会议室设备、家具用具等。

3、专用设备,是指属于企业所有专门用于某项工作的设备。

4、文物和陈列品,是指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各种文物和陈列品。

5、图书,是指专业图书馆、文化馆的图书和单位的业务书籍。

6、运输设备,是指后勤部门使用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包括轿车、吉普、摩托车、面包车等。

7、机械设备,主要是企业后勤部门用于自身维修的机床、动力机、工具等和备用的发电机等,以及计量仪器和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

8、其他固定资产,是指以上各类未包括的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