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圍棋術語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圍棋術語

圍棋術語介紹圍棋起源於中國,傳說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着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圍棋中有不少專業術語,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1]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處行棋稱為「尖」。由於尖的步調較小,人們也習慣地稱它為「小尖」。

長:「長」是指緊靠着自己在棋盤上已有棋子繼續向前延伸行棋。「長」一般用於與對方接觸交戰的時候,便於將己方的子連成一片,更好地攻擊對方。

立:「立」與「長」有着微妙的差別,「立」主要指向緊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盤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邊線方向的行棋。

擋:「擋」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擋對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對方棋子衝出包圍時,用己方棋子緊靠住對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擋的作用也就是含義中所說的兩點,一是阻止對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圍住的對方棋子衝出。

並:「並」就是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旁邊的一線路上緊挨着下子。

頂:「頂」就是頂撞對方的棋子的着法,換一種說法就是在對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頭上下子。頂的特點是結實、厚重、具有先手意義。頂的形式很多,有尖頂、鼻頂等。

爬:「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對方的壓迫下,沿着邊上低位,也就是一線或二線的位置上長。爬可以用於做活、連絡、占地、搜根等。

關:「關」是指與自己在棋盤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沖:「沖」是指緊靠着自己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向對方的「關」形中間的空交叉點處行棋,這就叫「沖」。「沖」經常是運用自己強的一面去阻擊對方,將對方的棋分成兩塊,以利於尋找機會消滅對方。

跳:跳的形狀與「關」形是相同的,都是在與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但一般情況下所說的關是含有向寬闊地帶或中腹擴展的意味,而「跳」則一般用於雙方對局彼此接觸交戰的時候,為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殺對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飛:「小飛」,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大飛」。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象步飛」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狀的對角空交叉點處行棋。「超大飛「是指比」大飛「更向前一格的位置行棋。

鎮:鎮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關起的位置,這手棋叫「鎮」。

掛:「掛」也稱掛角,是布局常用的行棋方法。掛就是在布局時,一方已有一子占角的情況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掛是為破壞對方完全占有角部而與對方分占角部的主要行棋方法。在三線上行棋的掛,叫「低掛」,在四線上行棋的掛,一般叫「高掛」。

夾:「夾」是對局的一方用兩子將另一方的棋子夾在中間的行棋方法。「反夾」,是指當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夾住時,被夾的一方從對方棋的另一側再夾對方一手棋。

斷:「斷」是直接切開對方棋與棋之間的連絡,使對方的棋分散開的行棋方法。

跨:跨是對局的一方在有周圍棋子援助的情況下,將己方的棋插到對方小飛的棋形中。「空」是指圍成的地域。

虎:指的是在原來棋盤上呈尖形二子基礎上,再下一着,使之構成「品」字形狀。虎,還包含有虎口;雙虎等術語。虎是用來使棋盤上己方的棋子連絡,也是為了防止對方的棋子切斷己方連絡的手段,有時也作用在活棋中,由於虎狀的棋子彈性豐富,適用於作眼,所以在活棋中經常被採用。

虎口:就是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圍攏中的空着的那個交叉點,虎口朝上方也就是朝中央則叫上虎,虎口朝下,確切地說朝邊角則叫下虎。

雙虎:就是由三個棋子構成兩個斷點,三子呈連續小尖狀,(△)使其下一着棋可同時形成兩個虎口。

擠:「擠」是從原來就有的己方棋子出發,繼續向敵子集中的地方插進去,使對方原本連結的棋形出現斷點或別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對方補棋,有先手的意思。

拆:「拆」就是以棋盤原有的己方棋子為參照在三線或四線上向左或向右間隔若干路開拆一着。拆子的距離間隔一路為拆一,間隔二路為拆二,間隔三路為拆三。拆常常用於擴張地域或謀得己方根據地,也有時用在擴大地域、求己方根據地和搜取對方根據時同用。

逼:「逼」是對敵方構成威脅的着法,大多數用於奪取對方做活的根據地。

封:「封」是指封鎖敵方棋子向外部發展的着法。它的功能是防止對方棋子向中央發展。「封」還可以說是封鎖住對方棋子的出路。在攻擊中常用。

點:點的作用一來可破壞對方眼位;二來可以用來窺視對方的斷點或「薄弱環節」,以達到藉機促使對方棋形儘早固定,以免將來多變的作用。同時,也是在對方陣勢中,作試探。最後,侵略對方的陣地,從深處入手,非常嚴厲。點還有一種說法是指棋盤上的具體交叉點。如:好點、要點等。

壓:在己方有子力配合的情況下,將棋下在對方棋子的上面,主要作用是壓制對方,擴張自己的外勢。

扳:雙方棋子相互靠緊時,一方從斜線上向對方兜頭下一子,以阻止對方的棋子出路的着法。因扳的方向不同,有內扳、外扳、上扳、下扳之分。在一方扳時,對方還有反扳、連扳的着法。

托:指在邊角地帶,緊挨着對方棋子的下邊落子。具有占地、連絡、攻擊、騰挪、試應手等多種意義。

退:在雙方棋子接觸時,將被對方擋住前進去路的子向己方退回一步的着法。

刺:在對方的斷點、虎口附近或相當薄弱之處下一子,下一步能立即獲得利益或分斷對方。

碰:在無己方棋子接應時,緊靠着對方的棋子旁邊下一子,稱為碰。

靠:在有己方棋子作策應的情況下,緊貼對方棋子旁邊下一子。

搭:在己方棋子與對方棋子間隔一路的情況下,緊貼對方棋子的兩側下一子的着法。也稱作「搭靠」。

接:將可能被對方分斷的棋子連接成一體的着法。

粘:指將被對方「打吃」的棋子與己方的其它棋子連接成一個整體的着法。

挖:在對方相隔一路的棋子中間下一子的着法。通常用在能夠分斷對方棋子的場合下。

打:也稱打吃。在對方棋子只有兩口氣時,再下一子,使其僅剩一口氣的狀態。

雙打:下一子同時打吃對方兩邊的棋子,形成兩者必得其一的着法。

提:下一子,使對方的棋子立即呈現無氣被吃狀態,隨即把被吃的死棋從棋盤上提取掉。

征:也稱作「征子」,是圍棋中吃棋子的一種方法,俗稱「拐羊頭」。被「征吃」一方的棋子因只有一口氣,若沒有己方棋子接應,即使逃出,對方可按預定的行棋次序繼續緊氣追殺,最終會將其全部吃掉。

撲:故意在對方的虎口中送一子,迫使對方吃子而其自緊一氣的着法。在雙方對殺中常用來緊氣和破眼。

挺:也稱挺頭。防止己方的棋被對方扳住頭而向前挺出的着法。

貼:指緊隨其後貼住對方棋子下子的着法,俗稱「後推車」。

枷:將對方的棋子虛罩在己方的勢力範圍之內,使其無法繼續長氣和逃出的着法。

渡:在棋盤三路以下的邊線上,能使己方兩部分棋子取得連絡的着法。

拐:雙方棋子相互接觸時,改變行棋方向,並擋住對方前進方向的走法。

團:將棋走成空三角或凝形的着法。通常在特定的場合下採用。

罩:在距對方孤棋外部較遠處下子,將對方的棋子遠遠地籠罩起來,以威脅其安全的着法。

倒撲:也稱倒包。在對方虎口內下一子打吃對方,如對方提吃,仍可再吃掉對方若干棋子的着法。

肩沖:在對方棋子的斜上方成「尖」形的位置上下一子。除用於削減對方的勢力外,還可以用於擴展己方的勢力。

玉柱:在角部或邊上原有一子的基礎上再下立一子的着法。用於加強己方的形勢或穩固己方地域。

雙飛燕:布局中常用的着法之一。當一方先占星位後,另一方分別在兩邊小飛掛,對其進行夾擊。因棋形如同飛燕展翅,故而得名。

紐十字:對局雙方將棋子走成互相絞斷的「十字」形狀。

打入:直接深入對方控制的勢力範圍,以達到破空或攻擊對方目的的着法。

分投:指在對方勢力範圍的中央一帶下子,並且左右均留有開拆的餘地。一般情況下,分投的棋子多數選擇下在三線。

打劫:雙方可以輪流提取對方棋子的情況。圍棋規則規定,打劫時,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須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對方應一手之後方可提回。

騰挪:騰挪就是在對方棋子多,強的時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擠、斷等連續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經過多次對弈實踐,對於角上着子,逐漸形成的一些被公認比較妥善的程式,最終形成雙方大體安定、利益均等的棋形,即通常所說的「起手式」。

布局:棋局一開始,雙方搶占要點,布置陣勢,準備進入中盤戰鬥,這一階段叫布局。

中盤:也稱為中局,指雙方在布局之後,從短兵相接開始,進行全局性地域爭奪的作戰階段。

收官:也稱官子,是指一局棋的最後階段,經過中盤戰鬥,雙方領地大體確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這時稱為「收官」。

目:棋盤上,被一方棋子所圍的空白交點,稱為「目」。

先手:下一着棋後,第二着能起到攻擊、殺死對方或削減對方地域的作用,迫使對方不得不應,稱為先手。

後手:在對方下子後,不得不應一着棋進行防禦,以致被對方獲得它投的權利,稱為後手。己方下子後,如果對方不應也可稱此着為後手。

棋品:中國古代依照當時區別官階等級的「九品中正制」,把棋手的等級也分成了「九品」。從一品到九品的名稱分別是:入神、坐照、具體、通幽、用智、小巧、鬥力、若愚、守拙。[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