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困惑和迷茫的释然(晏良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困惑和迷茫的释然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困惑和迷茫的释然》中国当代作家晏良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困惑和迷茫的释然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要想创作和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无异于对我是一个文学创作上的新的挑战。但我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不断涌现在我的脑海里之后,我却像遇到天上掉下的一个巨大馅饼,无从下口,纷繁复杂的世间百态和人间万象缭绕着我的思绪,让我夜不能寐。那些鲜活的、我熟悉的乡村故事和人物,他们的命运和悲惨的人生变故,时刻都在我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闪现,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但面对一大堆生活素材和创作源泉,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提取和饮用这一汪甘泉,如何把这甘泉装进我精心设置的那个瓶子里。

现实的困惑让我内心一片迷茫。

直到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展开,我被抽调到了市委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这给了我一个创作的契机,我心里一亮,何不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引线,将脑海里的故事和人物连接起来,以强大的政治生态促使民间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大变革中人性的裂变和异化校正到符合人性的正确轨道上来?这应该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虽然觉得有过牵强,有把政治生态和人性故事梆架在一起的个人愿望,但却有背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开始在这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创作我的这部小说。虽然我知道创作这样的一部小说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且也会遇到出版瓶颈,但我选择了认为正确的创作路子,我就义无反顾,那怕是自娱自乐,我也将以这种方式把这部长篇小说创作出来。

晏良华在长篇小说《陵江残梦》研讨会上谈创作过程和体会

于是,壮着胆子,开始以拿着小车驾驶的C照,战战兢兢地去驾驶一辆开往文学殿堂的A照大车,我不知道这一路上是否能够顺利到达彼岸。

历时一年多的创作,这部小说的初稿终于出来。一路上虽然辛苦,有徘徊、有苦闷、有停留、有迷茫,但也有创作中内心的愉悦,初稿出来后我庚即送到了魏继新老师手中,请他把脉问诊,指点迷津,并立即给我写下了评论文章《贴近生活与现实的力作》,并在2015年11月20日的《南充日报》上发表,这对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同时,我也将这部取名为《陵江残梦》的小说送给了李一清老师,一清老师也提出了十分独到的意见,这小说很有意思。特别是他叫我用三年时间来修改这部小说。让我对小说创作更加敬畏,更加严谨而深入地思考。但是,繁忙的公务不允许我花这样的时间,我一个业余作者也没有这样的精力去精心打磨那些文字,以至于出版后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虽然繁忙,但我还是用了近一年多时间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修改,经过三次较大幅度的改动,有的人物关系发生了变化,可有可无的人物也减少了很多,至今保留下来的都是自己不舍得割舍的情节或者说细节,我都尽量保留了下来。

生下娃才取名,这可能是我创作小说的习惯。我和一些成熟有名的大作家不一样,我不会事先设定什么写作提纲,也不会事先把书名取好,设定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为秦巴省陵江市,这是我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我不希望在中国的地图上找到有这个地方,也不希望不冠以陵江而叫《残梦》让读者产生宽泛的假定,这样我真还给读者解释不清了,因为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冬日暖阳》里面的很多地名,读者就对我说我写的是某某地某某地的某某人,让我哭笑不得,无从解释,即使你解释千遍,有的读者还是会固执地认为,你就写的是某某地、某某人,这也浪费了我的很多时间,不厌其烦地去给他们解释。这部小说取名《陵江残梦》,是我吸取了上部小说教训之后,经过深入思考作出的决定,秦巴省陵江市在中国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由于这部小说与生活贴得太近,所以我特别强调“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如果说我当时就草率地把这本书交到出版社出版,应该说会比现在出版容易得多,但我自己认为,这部作品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之不易,自己认为还是好东西,不轻易将这果实交到那些谋取利益的书商手中,我想修成正果,让这部作品绽放出他应有的光芒。当时,北京和川内的两家出版社都准备出版我的这部小说,但看了内容之后都惧怕出版,原因叫不适合他们出版社出版。这让我感到困惑和迷茫,但我心里仍然不甘心地就这样把作品消失在字纸缕里,我觉得自己的心血白费了,以至于对文学产生“文学教化愚民”功能的怀疑,现实的困惑让我备受折磨,内心一片迷茫,甚至于我有想放弃文学创作的念头,以放弃来解脱我内心深处的困惑和迷茫,达到心灵的一种释然。有文友叫我将《陵江残梦》的时代背景改写成古代,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和效果,但这违背了我做一个有良心作家的初衷,我的小说其目的就是以一场正在进行的有热度、有温度、有正能量的一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来改变和教化我们那些社会管理者和那些在社会变革中正在裂变和异化了的愚蠢的人性,让人性绽放出人性应有的光辉和光芒来,让人性理性回归到道德的、良知的、善意的本性上来,这有什么错呢?我宁愿以断头的精神也要像鲁迅先生那样“让文学成为投枪和匕首”,去唤醒人民的觉醒,唤起人性的回归。无论社会如何变革,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将坚定我的信仰和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学自信,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永远立于世界优秀民族前列。

虽然面对现实有困惑和迷茫,这是我一直坚定了文学的信念。

这部小说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读到这部小说,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对困惑和迷茫最好的一种释放。

晏良华长篇小说《陵江残梦》研讨会现场

有幸的是《西南作家》杂志为我的这部长篇小说《陵江残梦》承办了这次研讨会。作为中国第一大文学民刊,《西南作家》是有责任和担当的纯文学刊物,是作家真正的精神家园和创作园地,为一名普通签约作家召开作品研讨会,也是刊物的职责所在,是刊物团结和服务作家、推出有热度、有温度、有宽度、有厚度、有深度的文学作品的责任担当。这让我十分感动。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长篇小说《陵江残梦》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其对作品充分的肯定和对存在问题的诚恳指出,与会作家们对作家、对作品的认真分析和解读,都给予了作者莫大的鼓舞。著名作家牛放、郭宪伟、曾令琪、黄锦平、张永康、孟正权、李蓬、李梦初、李博、何文明、熊德光、吴贤碧等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让我深受感动,作家们既肯定作品的成功之处,又不回避作品存在的问题,既有针锋相对的辩论、又有共同的肯定和赞扬,研讨会热烈而充满了思辨之风气,这让我很受启发,这与过去一边倒地唱赞歌式的研讨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研讨会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作者本人和所研讨的作品,而参会的所有人都有受益匪浅而产生兴奋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次研讨会,这是作家们的一次文学盛宴,是鼓舞小说作者扬帆起程,再创佳作的一次动员会。

衷心感谢《西南作家》杂志社,衷心感谢所有参加研讨会的作家朋友们。[1]

作者简介

晏良华,男,生于1967年1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