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四龙路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龙路街道,因辖区主要干道四龙路而得名。1960年4月,归银山城市人民公社。1962年9月22日,改名为白银路人民公社。1968年9月25日,白银路公园路人民公社会合并后称育红路街道人民公社。1971年4月,改称育红路人民公社。1977年1月20日,更名公园路人民公社。1980年9月13日,从公园路公社析置17个居委成立四龙路街道。[1]

中文名称: 四龙路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

电话区号: 0943

邮政区码: 730900

地理位置: 驻友好路39号

人 口: 40883人(2010年)

气候条件: 中温带半干旱气候

火车站: 白银市火车站和白银西火车站

车牌代码: 甘D

概况

四龙路街道位于白银城区东北部,地势北高南低。东至矿山东大沟,与砂破岗接壤;西临中学巷、铁路货场;北至露天矿。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40883人(2010年)。辖8个社区。办事处驻友好路39号。主干道有四龙路、友好路、建设东路、冶金路、银山路、中学巷、十字街等。辖区北侧矿山蕴藏着金、银、铜、铁、硫磺、铅锌、白矾、绿矾、胆矾等多种稀有金属。

沿革

1960年4月属银山城市人民公社(1962年9月22日改为白银路公社)。

1968年9月25日,白银路与公园路公社合并为育红路街道公社。

1971年4月更名为育红路公社。

1977年1月20日更名为公园路公社。

1980年9月13日,从公园路公社析置17个居委成立四龙路街道,因辖区主要干道四龙路而得名。

1995年末,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1.24万户4.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32人,辖10个居委会,按序数命名(四龙路第一至第十),以及26个家委会。

2001年6月,将10个居委会和26个家委会合并为十字街、向阳村、建设路、友好路、红卫村、四龙路、大型、矿山路8个社区,38个居民小组。

地理

四龙路街道,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区街道名,地处城区东北部。东至矿山东大沟,与砂破岗接壤;西临中学巷、铁路货场;北至露天矿。地势北高南低。

人口民族

四龙路街道办事处,驻友好路39号。辖四龙路、友好路、建设东路、冶金路、银山路、中学巷、十字街等街、巷、路。1995年底,有10个居民委员会,26个家属委员会,计40883人(2010年),其中回、满、东乡、壮、蒙古、土家、撒拉、白、侗、苗、彝、藏、维吾尔、锡、伯、鄂伦春、裕固、俄罗斯、等少数民族人口1132人,约占2.68%。

行政区划

2001年6月,街道将原有的10个居民委员会和26个家属委员会合并为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8个居民小组。分别是十字街社区、向阳村社区、建设路社区、友好路社区、红卫村社区、四龙路社区、大型社区、矿山路社区。

机构设置

街道机关设四室一科一站三所,即党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事务办公室、财务室、武装部、计生站、民政司法所、城管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街道社区干部共有93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0%以上,街道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城管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多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经济发展

辖区内有白银公司、二十一冶金建设公司、磷肥厂、市百货大楼、区百货公司、白银公司一中、白银公司幼儿园、二十一冶俱乐部及白银公司、二十一冶职工医院等单位。白宝铁路横贯境内,银山路北通矿山,南接109国道,交通运输便利。这里人口密集,市场繁荣,是白银最繁华的闹市区。

党建建设

街道党委下辖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10名。近年来,街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经济建设中心,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不断。街道党委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街道办事处获得全国体育先进街道、省、市文明单位、市双拥先进集体等市级以上荣誉80多项。1993年被评为“街道之星”。

街道社区建设蓬勃发展。街道以“双优”社区创建为主线,拓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繁荣社区文化,开展社区特色文体团队活动;美化社区环境,推广社区绿化认养;加强社区治安,成立党员义务巡逻队,不断完善社区功能,逐步把街道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文化丰富、安全稳定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街道党建工作创新不断。街道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同时,以社区党建联席会为抓手,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共建联谊,实现社区党建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在全社区形成了以街道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居委党总支为基础,以社区党员为主体,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