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喷气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喷气式

中文名: 燕飞

外文名: 无

属 性: 文革初期常用体罚手段

亦 称: “喷气式”

喷气式,是喷气式飞机的简称,那是“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的一个创造。那个年代,全国上下到处都可以见到“喷气式”。[1]

简介

燕飞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常用的一种体罚手段,亦称“喷气式”,“坐土飞机”。文革初期(1966年夏至1967年春)流行的武斗方式。中后期虽未绝迹,但已不常见。

在批斗会上,强制性地按扭住被批斗者的头、颈、背部,使其上肢和下肢呈90度,乃至更甚;把被批斗者的两只胳膊向后上方或向侧伸直,如同喷气式飞机翘起的两个翅膀似的。头部向地,臀部高撅;同时在胸前还给挂上黑牌。时间长了,颈脖勒出血痕,腰酸背痛,血脉不畅,四肢僵直。以红卫兵串联为媒介,从北京向外地流传,传播速度奇快。

被批斗者,最初是学术权威、老师、黑五类,后来是走资派、假党员、失势的保皇派、对立面的派头头,或犯了各种事儿并被冠以各种罪名的人(现行反革命、流氓分子等)。

详细介绍

这是一种羞辱人、剥夺人的基本尊严的体罚方式。从姿势上看有点象鞠躬,但这当然不是主动向人表示敬意的弯腰礼,而是将通常强迫犯人低头认罪以示惩戒(依中国传统看,犯人不是人,无所谓人格的,怎么羞辱都可以)的示威手段,施之于被批斗者。对被批斗的无罪者和看重面子的传统人格型(“士可杀不可辱”)中国人来说,是体罚(肉体酷刑)和精神摧残的双重折磨。精神摧残的摧毁力更甚于体罚。身心俱疲,常常容易让人在恍惚中把肉体的苦难与精神的罪恶联系起来,强使被批斗者将有罪感内化。

仅仅这一武斗形式的命名本身,就含有化罪恶为有趣的残忍心态,冷漠虚无的价值取向。它是批斗者的青春冲动、顽(劣)童心态,与否定、取消人道、人权的阶级斗争哲学、政治合谋的结果。据有的过来人事后说,“坐飞机”时心中默念、背诵点什么,或运用气功之类入定心法,会减轻所受的煎熬。这里既有转移的心理机制起作用,运用了自我防护的有效技术,又有以拒斥苦难来认同苦难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的自我麻醉。更为可怕的是,在革命的名义下,施受双方都无人对这一武斗形式的正当性提出置疑,而是普遍认同。观看者的兴奋,加倍助长了施与者的暴虐。

“三家村”幸存者廖沫沙曾有七绝《嘲吴晗并自嘲》(亦有题为《斗风骚》者)志其事:“书生自喜投文网,高士于今爱‘折腰’。扭臂栽头喷气舞,满场争看斗风骚。”斯文扫地,苦中作乐,叹看客之懵然,悲人生之荒诞,哀莫大于心死,百味并作。

在描写文革的小说、回忆录中,对这一武斗形式记载最多,因此在人们的苦难记忆里它就成了暴力、酷刑和非人摧残的象征,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代名词。而实际上,暴力、非人待遇的表现形式还很多,如剃阴阳头、戴高帽子、游街、请罪等;而其它表现形式造成的精神摧残,较之坐土飞机,也毫不逊色。

类似的体罚手段在文革时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并且一旦在一个地区创新,很快就会在全国推广。这是一种集体疯狂。

参考来源

  1. 文革时喷气式批斗 ,搜狐网 ,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