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岩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喜马拉雅岩梅平卧铺地常绿半灌木,高约5厘米。叶密生,覆瓦状,倒卵状矩圆形,长约4毫米,宽2—2.5毫米,顶端锐尖,基部下延于宽柄,长3—4毫米,革质,全缘,上面平滑,有光泽,有密气孔,侧脉不显,下面淡绿色,平滑。
- 中文名:喜马拉雅岩梅
- 拉丁学名:Name:Diapensi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m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亚 纲: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 目:岩梅目(Diapensiales)
- 科:岩梅科
- 属:岩梅属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灌丛或草甸,海拔3 000米以上。
分布范围
产中甸、德钦、贡山。西藏东南部有分布。锡金、缅甸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
铺地半灌木,高约5厘米。叶密集,覆瓦状排列,革质,倒卵状长圆形,长2.5—5毫米,宽2—2.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下延于叶柄,全缘,上面亮绿色,有密集气孔,下面稍淡,两面无毛,中脉上面凹陷,下面突出,侧脉及网脉不显;叶柄长2—3毫米,呈鞘状。花单一,顶生,近无梗;花萼5裂,裂片长椭圆形,长3—4毫米,先端急尖,具钝尖头;花冠钟状,紫红色,花冠管长6—8毫米,5裂,裂片圆形,长约6毫米,边缘细浅波状,先端具小尖头;雄蕊5,生花冠管近口部,花药短,几无花丝;子房球形,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直立,长约6毫米,柱头头状,浅3裂。蒴果球形,直径3—4毫米,包被于增大的果萼内,果梗长1.5—2厘米,果萼膜质,长椭圆形,长6—8毫米,宿存。花期5—6月,果期7—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