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喜晴(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喜晴》

作品名称:《喜晴》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喜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时所作,主要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想。全诗可分三段,先写雨后初晴,麦果有望,以见晴之可喜;再写乱时得雨,耕种可资,尤见晴之可喜;后自叙自己情怀,感伤乱世。

原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旧注都依据天气的描写而把它与《雨过苏端》连在一起,说两首诗是同时所作。明王嗣奭《杜臆》云:“‘晴亦佳’与前篇‘雨亦好’正相照,盖二诗相继而作。”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鹤注:以前篇‘雨过苏端’考之,当是至德二载三月甲戌,雨止之后作。今按:前篇云‘久旱雨亦好’,此将云‘既雨晴亦佳’,两章为同时作明矣。”

赏析

仇兆鳌《杜诗详注》云:首言雨后初晴,麦果有望,以见晴之可喜。次言乱时得雨,耕种可资,尤见晴之可喜。干戈龙蛇,指禄山之乱。犹愈,言犹胜旱干。未赊,言耕锄未迟。夫征妇种,遭乱而农事多荒也。末乃自叙己怀,伤乱而欲远遁也。前引商山东门,思古人之高蹈,英贤二句,乃结上。后引鹿门海磋,愧避世之已迟,顾惭二句,乃起下。虽叠用四事,而意非重复,欲决意远去,故不作空嗟。此章前两段各八句,后段十二句收。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因在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从八品小官)。入蜀后曾在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大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2]


参考资料

  1. 喜晴, 诗词名句网,
  2. 杜甫简介与生平, 华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