啑血汉语词汇,拼音dié xuè,释义为歃血。会盟时以牲血涂于口旁,表示诚信;践血而行。谓杀人流血遍地。出自于《史记·孝文本纪》。[1]
[]
|
出处
《史记·吕太后本纪》:“始与 高帝 啑血盟,诸君不在邪?”
《史记·孝文本纪》:“今已诛诸 吕 ,新啑血京师。”按《汉书·文帝纪》作“喋血”。 颜师古 注:“喋……本字当作蹀。蹀谓履涉之耳。”
唐 张祜 《雁门太守行》:“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啑血心不回。”
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啑血彤闱地,横尸紫籞汪。”
解释
1、歃血。会盟时以牲血涂于口旁,表示诚信。啑,通“ 歃 ”。
2、践血而行。谓杀人流血遍地。 啑,通“ 喋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