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於新开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商於新开路》

作品名称: 《商於新开路》

创作年代: 晚唐

文学体裁:诗

作者:李商隐

《商於新开路》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1]

此诗当作于大中元年(847)。这首诗是诗人早年应举来往京洛途中在商於路上有感而作,当时往来京洛或往来长安济源必定要经过函潼大道,绝无可能枉道数百里取商州一线。这条路是从长安到襄汉及湘南交广桂管地区的大道,李商隐大中元年随郑亚去桂林正是经过这条路。

首联写商於古道崎岖难行;颔联用动物加时节(天文)作成对仗,写山间崖壁上每有蜂房,与崎岖正相应;颈联写商於路的景色,树林密布;尾联用青云双关妙语,点名主旨。

这首诗以写景纪行为主,语带双关,并在最后一联略有寓意,升华了主旨。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委婉地表达了希望有人能在仕途上为其开一捷径,以便迅疾青云直上的思想感情。

诗词正文

白话译文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开新道七百余里通往商州的上洛郡,使得过往行旅方便了。

这般遥遥无际六百里长的商於路啊,你是那样崎岖曲折;从古至今就遐迩闻名。

在春日的苍茫暮色中,凸起的路面犹如蜂房,当旭日刚刚升起时,低洼的路面就象虎阱。

在深深的山谷里,小路要靠山泉辨认,在高高的山顶上人影须从树梢分清。

有谁人能够再开出一条捷径,让人可以更快地直达顶峰平步青云。

文学赏析

这首诗着力描绘商于新开路的崎岖难行。暗喻仕途的坎坷艰险。旨意是鲜明显豁的。首联即慨叹六百商于路,自古就崎岖艰险。颔联以生动恰切的比喻具体描绘路的崎岖坎坷。凸起的路面有如蜂房,低洼的路面则如虎阱,极写路面的不平,颈联再写路的险峻狭窄。伸向山崖要靠山泉才可辩认,高耸云天与树并肩,人行其上,达于树梢,其艰险难行可以想见。这是诗人对仕途艰险坎坷的真切暗示和表现,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危的心态,看来诗人是早预见了自己仕途的颠沛坎坷。结联是希冀之词,希望能有一条捷径可以很快平步青云,见出诗人求仕心切。这首诗比轻浅露,是诗人早年作品。

作者三月初七从长安出发,行至商州一带正是"春欲暮"的季节。末联点"新开路",略寓感慨。似借慨值此党局反复之际,仕途险峻,仍有热中干禄者企图借捷径而速登青云。既然当权者对"德裕所薄者,皆不次用之",则自然会有政治投机者会借此捷径而速登高位。

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2]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3] 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4]

视频

李商隐的无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