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品帝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一部围绕600年消费文明史的社会观察巨作

一部讲述现代物质世界物与欲的消费史诗

客观看待消费主义,赋予物质渴求更多合理性和价值

本书叙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消费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对社会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之后的发展趋势。本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国开始写起,论述了全球三大消费模式。之后,特伦特曼追溯了贸易和帝国对全球消费和品位的影响,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以前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征服了世界,并探索了人们对于家居、时尚服饰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需求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作者详尽的描述表明,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国际现象,有着悠久、多样化的丰富历史,同时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19世纪和20世纪带来了百货商店、信用卡和广告营销,但也带来了道德购物者的崛起、新一代人的身份和最终亚洲消费的复兴。作者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对我们不懈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一全球挑战提出了长远的看法。这部著作兼有专业精妙的学术研究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技巧,呈现了在过去数个世纪,那些诱惑我们并且丰富和动摇了我们生活的商品史诗般的历史。

媒体推荐

在这本重要的书中,特伦特曼认为,我们日益复杂的消费社会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见多识广、详细和动态的……特伦特曼为围绕消费的讨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将学术和引人入胜的写作进行了令人称道的融合。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挑战了20世纪“丰裕社会”的流行观念,呈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叙述,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我们对于物品恼人和复杂的依恋是如何从市场力量、政治、战争、身份认同和情感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全面叙述了人类对于物品的占有欲的历史……一部史诗般的编年史。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获奖

⭐️ 2016年《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之书

⭐️ 2018年奥地利年度科学图书之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最佳图书奖


作者简介

弗兰克·特伦特曼(Frank Trentmann),196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后就读于汉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哈佛大学;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现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可持续消费研究所历史与社会科学教授;其研究主 要关注消费、政治、道德和物质文化,曾主持经费高达500万英镑的“消费文化计划”,并多次因学术声誉和相关研究获得荣誉称号和奖项;相关著作有Free Trade Nation、Consuming Cultures、Global Perspectives等。

译者简介

马灿林,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批判理论,已发表多篇论文和译稿。

桂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和抗日战争史,在《历史教学问题》《盐业史研究》《浙江档案》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原文摘录

人们很容易把前现代社会想成极端不平等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中,为数不多的富裕贵族举行宴会,将很多衣衫褴褛的穷人排除在外;对于当时基本属乡村风格的欧洲的许多地方来说,确实如此。城市化的北意大利是不同的。1500年的佛罗伦萨并没有比2000年的美国更不平等。这座城市并非由两种文化构成,在精英阶层和同质化的平民阶层之间并没有鲜明的分界线。相反,大多数佛罗伦萨人都处于同一个圈层中,这个圈层从处于社会边缘的穷人延伸到生活较舒适的手艺人和店主。不仅是贵族精英,面包工人、木匠和金属匠人也购买书籍。少数手艺人甚至也喜欢上一些异域商品,比如东方的地毯。进口的西班牙—摩尔式陶瓷在鞋匠、铁匠和织布工人中很容易找到主顾;一个羊毛织工拥有成套的7只罐子、13个碗和34个盘子。相似的情形在欧洲北部繁忙的商业中心也可以看到,比如在安特卫普,画作和锡釉陶瓷于17世纪在这座城市迅速流行起来。 尽管如此,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是“我们自己的……壮观的消费主义的种子”,就未免有些夸张了。虽然私人物品和生活舒适的理念已经开始进入家庭,但它们仍然是一种继续围绕着公开展示和后世子孙的市民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围绕着个人享乐和新奇事物诱惑力的市民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市民文化有活力的精神是奢侈豪华,目标是恒久流传。在个人物品上的花费与在壮观的城市建筑和公众宴会上的开支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是文艺复兴时期消费的主要驱动力。

书评

继《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之后,汗青堂丛书的“帝国”成员又增加了一员猛将,一部堪称皇皇巨著的《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消费主义是西方文化属性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学上有着十分丰富的意涵,关于其来源,也有漫长的历史可供讲述。在晚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消费主义便与其产生了欲理还乱的复杂关系。马尔库塞、弗洛姆等学者早就认识到鼓励和扩大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良性运行大有裨益。因此,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控制和操纵的对象,进而转变为一项营销工程和欲望工程。

《商品帝国》系统讲述了消费理念是如何演变的,以及消费主义对全球史和多个具体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影响。本书的宏观脉络,首先“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国开始写起,论述了全球三大消费模式”,然后“追溯了贸易和帝国对全球消费和品位的影响,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以前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征服了世界,并探索了人们对于家居、时尚服饰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需求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这是一本少有的为消费主义树碑立传的作品,作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既呈现了消费的物质属性,也剖析了消费的文化属性,给予我们看待消费的崭新视角。总体来说,这部著作以微观视角(消费主义)切入宏大主题(全球史),从形而下者(观念)推向形而上者(机制),既体现了德国兰克史学的特点,也吸收了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可谓切中历史研究之肯綮。

正如年鉴学派代表人物马克·布洛赫所说,理解活生生现实的能力是历史学家最基本的素质。但作为历史学家,如何在理解现实的基础上追寻过去,从而回溯并还原不可复现的历史,无疑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优秀的学术素养。在这本书中,弗兰克·特伦特曼旁求博考,大量引用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严谨论证,试图还原消费主义的本来面貌。同时,秉持“总体历史”的理念,坚持“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不仅关注琐碎的细小物件与表面的历史事件,更探求由消费主义所勾连起的地区-区域-全球的结构-功能关系,从而发掘历史深处的发生规律与运行机制。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