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商业贿赂行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商业贿赂行为是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名词解释

所谓商业贿赂行为是指为了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商业回扣,合法的佣金和折扣不应视为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其本质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一行为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影响投资环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减少和公有财产被侵吞;为假冒伪劣商品开了方便之门,直接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不少突发公共事件和其他社会问题。

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

商业贿赂行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参与商业贿赂的主体包括行贿者和受贿者双方以及相关的当事人;

(2)他们的目的是排斥市场竞争,是为了通过贿赂的手段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排斥竞争对手;

(3)商业贿赂是提供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除了现金贿赂,还包括各种高消费活动、出国旅游、赠送股票,甚至采用色情服务进行贿赂;

(4)商业贿赂具有不可公开性,因为是违法行为,所以一般秘密进行。

商业贿赂行为的具体表现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有关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商业贿赂行为:经营者为销售商品或购买商品提供经营性服务或接受经营性服务,采用财物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经营者为了上述目的以其他手段进行的商业贿赂行为。

其他手段:根据国家工商局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是指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进行的商业贿赂行为。经营者的职工采用商业贿赂手段为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的行为;单位或者个人在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时收受或者索取贿赂的行为;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行为;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行为;经营者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折扣的行为;接受折扣不如实入账的行为;经营者给付对方佣金不明示、如实入账的行为,对方单位或者个人接受佣金不如实入账的行为;经营者违法在商品交易中向对方单位或者个人附赠现金或者物品的行为;其他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九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经营者如果构成商业贿赂行为的,可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商业贿赂行为与行贿罪的区别

商业贿赂行为与行贿罪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区别:

1、主体不同。行贿罪的行贿人是不特定的,受贿人是特定的,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由国家机关、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构成。商业贿赂的受贿人是不特定的,行贿人是特定的,必须是经营者或者能够代表经营者的代表人或代理人。

2、行贿者的目的不同。行贿罪中行贿人的目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个人生活利益等。在商业贿赂中,行贿人的目的是明确的经营利益或可能带来经营利益的交易机会。

3、侵害的客体不同。行贿罪侵害了国家廉洁制度;而商业贿赂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4、法律规范和制裁的重心不同。商业贿赂行为中的商业行贿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打击的重点;而《刑法》对受贿人的制裁远远重于行贿人,行贿人通常可能因指正受贿人而被免于刑事处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