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唯慈法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唯慈法师

中文名;唯慈法师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高邮县

出生日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唯慈法师,号日照,江苏高邮市人。他于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高邮湖西的农村。父亲是佃农,由于家境贫困,子女众多,不得已在唯慈九岁的时后,因舅父在高邮北乡的三觉庵服务,就把唯慈带到庵中,依一位宗恒和尚出家。成为一名"驱乌沙弥"。

简介

唯慈法师,号日照,江苏高邮人。他于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高邮湖西的农村。父亲是佃农,由于家境贫困,子女众多,不得已在唯慈九岁的时后,因舅父在高邮北乡的三觉庵服务,就把唯慈带到庵中,依一位宗恒和尚出家。成为一名"驱乌沙弥"。十四岁的时候,师父送他进私塾读了一年书,因为中日战争的关系,从此辍学,以后只有在庵中撞钟击鼓,做一些日常生活的杂事,连早晚课诵都没有学过。原因是庵里没有早晚课诵的修持。因此,唯师在青少年时代,并未打好学问基础。[1]

个人经历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的春天,唯师二十岁,奉师命到南京宝山受具足戒。圆戒后,到江南佛教名刹的常州天宁寺,入禅堂学参禅。据唯师说,学参禅的禅和子,没有任何指导,只是整天呆板的坐着,故一般进禅堂参学的人,除了学上殿的唱诵,还有就是坐香、出入往还的仪规,学不到参禅的门路。一年以后,一九四五年的春天,唯师由禅堂转入天宁寺佛学院,由于没有一点佛学基础,听佛学课可说是一无所知,就是一般学科,听起来也十分吃力。他唯有刻苦学习,两三年中,抱着书本死啃,渐渐的有了进步,勉强听得懂佛学课程。

抗战胜利之后,国共内战日益激烈。到了一九四七年夏天,苏北受到战事的影响,他的义师父(俗称干师父)常善老和尚,逃难到了无锡。常善老人是演培法师的剃度师父,此时演培法师正在无锡佛学会养病。暑假期间,唯师到无锡向干师父礼座,常善老人藉此机会,把唯师介绍给演培法师,并郑重的对演师说:"如今你到处弘法,我是无需你照顾了,我把唯慈托付给你,望你能照顾他,带他去读佛学院,便满我的心愿了。"以此因缘,演师把唯慈带到杭州,送他进入武林佛学院就读。当时,武林佛学院院长是会觉法师,他是太虚大师的大弟子。院中教师都是一时之选,如演培妙钦仁俊等诸位法师。仁俊法师兼教务主任,他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十分严格,曾训示学生说:"青年学僧,绝不能走进赶经忏的道场,如果走上赶经忏这条路,不仅埋没了自己大好的前途,同时也把佛教尊贵的形象带入低俗,受世人轻视,赶经忏,实在损失很大,罪过无边。"

以上这段训示,给予慈师极大的影响。他一生从不赶经忏,实是禀承仁俊法师的教诲所致。

一九四八年下半年,国内战事更为激烈,北方的战事向江南蔓延,演培法师先已去了上海,会觉长老也离开武林佛学院去了厦门。佛学院院长由巨赞法师继任。又过了两个月,由于时局日益恶化,佛学院学生大部分离校,最后剩下两三个人。巨赞法师对剩下的同学说:"院中只剩下两袋米了,吃完后大家各谋生路吧。"说过这话不久,他自己也离院去了香港

这时,演培法师在上海以快信寄给唯师,要他立刻到上海去。是时已到了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唯师离杭州抵达上海,演培法师介绍他进入静安佛学院读书。转眼过了年,到一九四九年二月农历春节过后,时局更加严重。演培法师本打算要唯师赴香港,以路费不够,乃写了一封信,介绍他到台湾去投奔慈航法师

自立、幻生二师,在武林佛学院读书时,曾和在新加坡弘化的慈航法师通过信,他二人此时也在上海,自佛教杂志上得知慈航法师在台湾办佛学院,他们再给法师写信,取得联络,要求到台湾入学,很快得到回信,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唯师持演培法师的介绍信,与自立幻生二师,一同乘中兴轮抵达台湾。抵台之日,是夏历的正月十四日。他们三人投奔中坜圆光寺,慈航法师收留了他们,进入当时圆光寺的"台湾佛学院"读书。到了三、四月间,上海撤退前夕,大陆逃难来台的学僧约二十余人,都由慈航法师收留。唯师等在圆光寺读了半年,到了夏历六月,圆光寺住持妙果老和尚,以大陆来的学僧太多,常住经济难以支持,不肯继续办下去。本省学僧可以回到原来寺院,而大陆来的学僧就无处可去了。

慈航法师妙果老和尚洽商,要求圆光寺收留下十个人,其余的由他带走。妙果老和尚勉予同意,留下的十个人是自立、幻生、妙峰、唯慈、星云、广慈、能果、果宗、印海、以德。其余的十多人,都由慈航法师带往新竹灵隐寺,得到无上法师的照顾。未几台湾发生"法难事件",慈航法师和十多名学僧都在新竹被警方拘留。留在圆光寺的十个人,除了唯慈外,其余九个人都受到了"法难"之厄。留在圆光寺的学生,无书可读,大家分工合作为寺中做一些杂务,曾经一度被妙果老和尚派到苗栗大湖法云寺,看守山林及已伐下的木材。到了一九五○年秋天,慈航法师在汐止兴建的"弥勒内院"竣工,大陆来台的学僧都集中在内院上课,这样才有了一段虽然清苦而却安定的生活。一九五四年的夏历五月六日,慈航法师圆寂,内院的学生多数离院。唯慈法师到新竹福严精舍,亲近印顺导师。一九五六年,回到汐止弥勒内院,在内院禁足自修,前后三年,学力大进。

一九五七年冬天,在菲律宾创办普贤中学的刘梅生居士-即后来出家的觉生法师,聘请唯慈法师和自立法师,到菲律宾的普贤学校去任佛学导师。二位法师到了菲律宾,自立法师留在马尼拉的普贤中学,唯慈法师则到菲国中部的宿雾市,任教于普贤学校宿雾分校。

宿雾是菲国中部的大城市,华侨有两三万人,几乎全部来自闽南,信仰家乡的传统佛教。当地有一个居士林的组织,还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定慧寺。定慧寺原有一位出家人住持,以其人缘较差,华侨对他十分冷漠。以此原因,一般华侨以为出家人都是这样,唯师也因此受了池鱼之殃。唯师初到宿雾,住在居士林的四楼,设备不齐全,林中也无专门的佣工,因此,唯师每早烧一壶。

参考资料

  1. 走近高僧唯慈大法师 , 新浪网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