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代无名氏六品宫女墓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代无名氏六品宫女墓志

唐代无名氏六品宫女墓志

唐代神龙年间,一位不知其名的六品宫女墓志,由此可以了解到唐代下层人士书法面貌及唐代墓志文化。

碑文内容

笔者查了良久,未有发现此此碑过多介绍,更遑论碑文谓何,笔者不才,耗时良久,自己录碑文全文于下:

简体:

大唐故忘宫六品志名

亡宫者不知何许人也盖以良家子选?也?,后宫以备内职天生淑?态曰就贞规班?氏?遗文常守七篇之诫漠?家旧秩行操?八字?之荣方期位以才升已闻名于;凤阙岂谓人随物化递归#于??轮大唐神龙元年八月日恭终于某所春秋六十有五粤以其年八月廿五日葬于某所礼也嗟乎阳春有暮荒凉禯?李之蹊厚夜无晨歇灭芳兰之气式雕?玄础永秘黄泉其铭曰燕姤?槿?北越女称西楚?兰比秀桃李成蹊良家入选内秩仍跻六宫有位四德无睽#落日西黯逝川东注忽睹住城用辞芳昼日何仰闻雷万惊惧万祀千秋尘埃一

繁体:

大唐故亡宫六品志名

亡宫者不知何许人也盖以良家子选?也?,后宫以备内职天生淑?态曰就贞规班?氏?遗文常守七篇之诫漠?家旧秩行操?八字?之荣方期位以才升已闻名于;凤阙岂谓人随物化递归#于??轮大唐神龙元年八月日恭终于某所春秋六十有五粤以其年八月廿五日葬于某所礼也嗟乎阳春有暮荒凉禯?李之蹊厚夜无晨歇灭芳兰之气式雕?玄础永秘黄泉其铭曰燕姤?槿?北越女称西楚?兰比秀桃李成蹊良家入选内秩仍跻六宫有位四德无睽#落日西黯逝川东注忽睹住城用辞芳昼日何仰闻雷万惊惧万祀千秋尘埃一

(注:标#者皆为原文模糊不清,字后标?者乃笔者擅自揣摩之字,谅笔者不才,观者有知望告以)

创作背景

笔者从碑文上看,是普通宫女,而那个时候基本上都会有写几品的宫女,而这些品级其实和当时官位品并无多少联系,所谓六品宫女并非如官员之六品,只是宫女的分级,而当时处于神龙元年,是历史上有名的神龙政变,宫里处于混乱时期,所以一个小宫女无名亦是可以理解,在此不赘述;而写手刻手多是信手为之,细看下,连碑文内容也是重复使用。

作品赏析

这是一方不知姓甚名谁的宫女墓志,看了第一句‘亡宫者不知何许人也,盖以良家子’,先不论书法如何,真是顿觉悲凉,宫中工作一辈子,其死居然连名字也没有,只是以良家子来说明其人(虽然后文颇多赞美洋溢之词,但是看了诸多墓志,发现这只是一种套路化的东西),看了这一行,如同回到那个时代,笔者就是那个宫女的亡魂,看着自己的墓志上书无名氏,内心不禁凄凄戚戚,所幸还有一方石碑来证明自己存在过,只想借碑上所刻‘嗟乎!’来表达了,可能这也是书法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妙感如同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以前笔者所见唐代墓志碑刻大多都是规规整整状如算子,写法大抵如颜如柳,感觉多是庙堂之气,其实庙堂之气这个词都是前人说的,庙堂什么的我是没有什么接触的,以我之感觉得其如同当代比如国庆阅兵大型典礼,什么都很好,就是有点不接地气,看多了眼睛疼;而此《唐代无名氏六品宫女墓志》却一反唐代那约定俗成的法,用一种天高云淡感觉以及信笔而书的手法,写出了这种洒脱天然的字;而我的第一感受是唐代的刻手确实很敬业而且水平一流,看了馆藏拓片和原石,就如同唐人方才写完墓志,我就见到,笔墨淋漓和枯笔飞白刻得分毫不差,如果说魏碑的效果大多是由刻手和写手两者因素互相掺杂各自而成,而此碑却是刻手完全忠于写手,唐人刀工水平的确不得不佩服,心中赞叹完刻手的水平,自然要转而观看其书,其书十五列,十六行,间或留白,全文约二百三十余字,其间字有一些简化写法,这些简化写法如同今日简化字,如第三行第四个字‘备’第六列第六个‘随’以及第七列第十三个字‘所’写法就不同以往通用繁体字,可见如今写创作,这些字也是可以加入使用的,不算是繁简混合了,不算出问题;还有不少少见异体写法,可以是实在很少见,笔者摘了一些出来,第一列末尾‘名’似乎可以通‘铭’,因为第十一列也有一个‘铭’,所以基本上排除是写手写错了,可能是可以通用的,第四行的倒数第三个字操似乎缺了左边部首,而第六行倒数第四个字笔者见识短浅,实在不能相认,万望高人告知,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如第十四列第十一个

(通‘暏’)和第十五个辞(通‘辞’)皆是写法少见,可以作为创作参照;整体碑文给笔者感觉是松松散散如夜空之星,大小如乱石铺街,这样的感觉是从那些唐代名碑《玄秘塔》《九成宫》中得不到的,这样的唐碑值得去深究一番;可能是因为这类碑写手经常写而且这类碑亦不甚重要,明显写手运笔神速,其人甚是熟练,在这个唐法的时代却深得魏晋之韵,不得不想写手是不是故意如此写法,因为很多同类型结构差不多的字结构处理方法大同小异,字的留白布密也是浑然天成,绝非偶然,整碑前后对比十分强烈,这种强烈使得整个视觉冲击力大,第一行名称写法明显是比较稳妥的写法,从第二行到第就行,感觉明显是每行开始饱蘸浓墨(或者是朱砂,不过不大可能)一口气书写下去,任笔而书,然后再次饱蘸墨书写,一气呵成,这可能也是其为什么感觉如此自然的道理,而后四行已经没有前面那些厚重感,基本上都是以笔尖写字,从最后一行看,有一种很急速书写的味道,可能是要结束了,可以长长的出一口气了,最后一个字‘一’字写得十分飘逸灵动,刻手也是十分忠实写手的字,把这种飞动感刻得很到位。[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