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菲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茲(Shams-ud-din Muhammad Hafiz 1320-1389)十四世紀波斯偉大的抒情詩人。其父為伊斯法罕的商人,後移居設拉子,哈菲茲幼年就能寫詩和背誦《古蘭經》,他名字的含義是「熟背古蘭經的人」。哈菲茲一生共留下五百多首詩。他的詩歌以美妙的節奏和富於音樂性而聞名,被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譽為文學史上七大奇蹟之一。[1]

主要作品

《哈菲茲詩集》在1791年第一次正式出版,被翻譯成各種外國文字,還在中國西北地區的清真寺經堂中傳播。

創作詩篇有500—900首,主要以「嘎扎勒」這種抒情詩為主。

詩歌特點

他的詩歌以嘎扎勒(波斯古典詩歌中的一種抒情詩體)為代表,這種詩體注重抒發主觀的感受和描寫客觀景物,受蘇菲主義的影響,他追求精神方面的自由,抒情中不乏哲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大膽謳歌純潔愛情的抒情詩中,充分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愛情、渴望個性解放的心理。而在詠嘆春天、鮮花,呼喚自由、公正的抒情詩中,則洋溢着對美好新生活的企盼以及關注下層人民命運的深情。詩人進行詩歌創作時,正處在蒙古人統治波斯的時期。他的詩對當權者的專制和暴虐、社會道德的沉淪,對黑暗、腐敗、虛偽的上層宗教人士和世俗統治者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嘲諷,他的詩歌在藝術和內容上都堪稱是波斯抒情詩的巔峰之作。[2]

文學地位

他在波斯文學史中的地位相當重要,許多東西方著名詩人都曾對哈菲茲進行過高度的評價和讚賞。他被稱為「詩人中的神舌」、「設拉子夜鶯」。德國的大詩人歌德讚嘆他道:你是一艘揚帆 起航劈波斬浪的航船,而我不過是波浪中顛簸的小舟。愛默生和歌德對他的評價頗高。愛默生曾這樣評價哈菲茲:「他不懼怕任何事,他目光高遠,思路清晰,是我唯一想見或稱謂的人。」並給予更高的評價,「哈菲茲是為詩而生。」經過深入研究,歌德簡潔卻有力的稱道,「哈菲茲,無人能及。」歌德和愛默生都曾翻譯過哈菲茲的作品。加西亞·洛爾卡(Garcia Lorca)也曾讚揚過這位信仰蘇菲派(Sufi)的詩人。德國作曲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也被他詩歌里的音韻感動,並多次將之用在自己的作曲中。[尼采( Nietzsche )]],亞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後者所創造的小說主人公夏洛克·福爾摩斯也曾引用過哈菲茲的話。

由於他的詩歌富於哲理性,當人們面臨困難或生命中重要轉折的時候,他們都會向哈菲茲尋求建議,把他的書當作神諭,帶着虔誠的希望去打開它,以求獲得靈魂上的指引。據說,女王維多利亞在需要的時候也會向哈菲茲請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做法在中東已經成為了一項風俗。據說,女王維多利亞在需要的時候也會向哈菲茲請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做法在中東已經成為了一項風俗。哈菲斯在伊朗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3]

哈菲茲之墓

哈菲茲生前是受到眾人喜愛的抒情詩人,死後他的地方成為了伊朗著名的旅遊景點,接待着來自五湖四海的崇拜哈菲茲的遊人。 哈菲茲之墓位於伊朗第六大城市設拉子郊外的莫薩拉花園,哈菲茲在1389年因貧困和憤懣逝世,去世之後就被安葬在這個地方,剛剛被安葬的時候這裡並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在哈菲茲被安葬在這裡20年之後,崇拜哈菲茲的後人在設拉子郊外的莫薩拉花園開始為哈菲茲建造陵墓,以紀念哈菲茲。

他的墓地並非像傳統中的墓地那樣死氣沉沉,反而像一座花園,鳥語花香。走進哈菲茲的墓園,便是一條長長的通道,通道的兩邊種滿了玫瑰,以及高大的松柏。走在園內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當地人,無論年輕的還是年長的,他們會邊讀着詩邊漫步園中,或者在墓園中找一個牆角靜靜坐着,認真看着詩集。 有優美的花園,花園的四周種着不同種類,常年青綠的植物,這些植物圍繞着花園中央的一個八角形的亭子,哈菲茲就長眠在這個八角亭中央的大理石石棺中。 走近八角亭,可以看到支撐八角亭的八根石柱上半段雕刻成蜂窩狀的式樣,這和很多清真寺拱頂的結構是一樣的。走上階梯來到八角亭內抬頭看亭子的穹頂,藍色的彩釉磚繪成了大小不一的對稱幾何圖形,也異常美麗。 穹頂下方擺放着哈菲茲白色大理石的石棺,可以看到幾乎所有來此的當地人都會手拿哈菲茲詩書,向他的大理石石棺膜拜,甚至還有人坐在他的棺木旁撫摸着棺木。

哈菲茲墓是一處不大的小景點,但每天這裡卻是遊人如織,尤其以伊朗人居多。哈菲茲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波斯詩人,據說每個伊朗人的家裡都有兩本書,古蘭經和哈菲茲的詩集,可見哈菲茲在伊朗人心目中的地位。[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