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禪坐,茶禪境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品茶禪坐,茶禪境界,一落入妄想分辨,就與本性不相應了。茶與禪淵源深長,「茶禪一味」的精練概括,濃縮着許多至今也難以闡述得盡善盡美的深刻涵意
原文
茶如果只像開水一樣,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樣,僅是提神,斷不能由單純的物質成為文化的載體。在禪林公案中,茶與佛教的開悟頓悟相通達,終於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吃茶去」中禪意深
根據目前已知的材料,「茶禪一味」作為固定詞組的成型有一個發展過程。這一禪林法語與「吃茶去」的佛家機鋒語有着內在的聯繫。「吃茶去」出自唐代名僧從諗,由於從諗禪師常住趙州觀音寺,人稱「趙州古佛」。趙州主張「任運隨緣,不涉言路。」學人問:「如何是趙州一句?」他說:「老僧半句也無。」關於「吃茶去」這一公案,《五燈會元》卷四有較詳細的記載:
一人新到趙州禪院,趙州從諗禪師問:「曾到此間麼?」答:「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一僧,答曰:「不曾。」師又曰:「吃茶去!」後院主問:「為什麼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喚院主,院主應諾,師仍雲「吃茶去!」
趙州三稱「吃茶去」,意在消除學人的妄想,所謂「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據說,一落入妄想分辨,就與本性不相應了。茶與禪淵源深長,「茶禪一味」的精練概括,濃縮着許多至今也難以闡述得盡善盡美的深刻涵意。佛教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飲茶形式的傳播等方面,其巨大貢獻是自不待言:而「吃茶去』,三個字,並非提示那提神生津、營養豐富的茶是僧侶們的最理想的平和飲料,而是在講述佛教的觀念,暗藏了許多禪機,成為禪林法語「天下名山僧侶多」,「自古高山出好茶」。歷史上許多名茶往往都出自禪林寺院。這對禪宗,對茶文化,都是無法迴避的重頭戲。尤其值得大書一筆的是,禪宗逐漸形成的茶文化的莊嚴肅穆的茶禮、茶宴等,具有高超的審美思想、審美趣味和藝術境界,因而它對茶文化推波助瀾的傳播,直接造成了中國茶文化的全面興盛及禪悟之法的流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