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詠白海棠 曹雪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詠白海棠
圖片來自搜狐網

詠白海棠是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入題,寫出白海棠枝繁花茂,素淡姿容;頷聯以美女比作花,來形容白海棠的美麗和高潔;頸聯寫海棠朝朝暮暮,都在發愁;尾聯借寫海棠比喻為獨守空閨思念征人的女子。

原文

曹雪芹〔清代〕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譯文

海棠花素淡的姿容映照着重重院門,繁枝上花朵盛開像團團白雪鋪滿花盆。

似剛剛沐浴才出的楊貴妃冰清雪冷,像捧着心口皺着眉的西施以白玉作精魂。

晨風吹不散花中的哀愁,經夜之雨又為其增添了一抹淚痕。

獨自斜倚着畫欄像是在默默思念,砧聲清冷笛聲哀怨送去落日黃昏。

賞析

  賈寶玉的詩中間二聯可以看作對薛寶釵、林黛玉的評價和態度。薛寶釵曾被賈寶玉比喻為楊貴妃,則「冰作影」正寫出了服用「冷香丸」的「雪」姑娘其內心冷漠無情恰如「冰」人。「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林黛玉以「玉為魂」,恰說明了寶玉心中的林妹妹纖瑕不染,分外清高。從寶玉對二人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中可以知道,寶玉心中只有黛玉才是志同道合的知心人。「曉風結愁」,「宿雨添淚」,表面上是在寫海棠,實際卻是寫黛玉寄人籬下的愁苦心境,以至最終的芳華早逝。「獨倚畫欄」,「清砧怨笛」是寫寶玉在黛玉死後的孤苦心境,是對這份悽美愛情的祭奠。

  特別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這些詩多半都「寄興寓情」,而作者擅用隱語,往往讓詩與人物的情感,故事的背景,甚至是最終的歸宿都密切相關。凡此種種,要使每一首詩都多方關合、左右逢源,必須經作者慘澹經營、匠心獨運,才能臻於完美的境地。

創作背景

  《詠白海棠》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是賈探春發起的海棠詩會的作品,由賈探春、薛寶釵、賈寶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這首詩是由賈探春所作。海棠詩會這一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里,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着他們的享樂生活。

簡析

  《詠白海棠》是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入題,寫出白海棠枝繁花茂,素淡姿容;頷聯以美女比作花,來形容白海棠的美麗和高潔;頸聯寫海棠朝朝暮暮,都在發愁;尾聯借寫海棠比喻為獨守空閨思念征人的女子。賈寶玉借詠白海棠,寄寓了對釵黛二人的讚美,但傾向明白,突出他對黛玉的一片深情。全詩多用典故,主體部分亦物亦人,曲意迴旋。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