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锡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锡珽1958年3月11日-),籍贯江苏省阜宁县。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父亲为已故前中国国民党籍军系立法委员、警备总司令办公室主任周书府

与双胞胎弟弟周锡玮都是早产儿,刚出生时只有1000多公克。

早期

1973年,十五岁时因母亲任职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以此因缘参加博物馆的晚间国画课程。

1973年,拜入启蒙恩师范伯洪老师门下,自基础山水画法入手,经一年半学习后,范老师见基础渐稳鼓励学习仿古画,因此知悉山水画之渊源与发展。

1977年,考入国立艺专美术科,时有李奇茂邵幼轩欧豪年苏峯男喻仲林等大师教导,习花卉、翎毛、山水;亦学习素描、色彩学视觉艺术及西方艺术史等⋯。

1996年,因缘际会前往缅甸,接触了原始佛法及禅修。因习禅学会去观察自然细微的变化;渐将变化的过程融入画中,使得画面有气的流动与生命力,觉察心境与空间的变化,关照与体悟自然多变的现象及其根本﹔及自然动与静间的过程,期望能让观赏的人也能感受一个桎梏无拘的山林之美。[1]

千呼万唤始出来,40年来第一展

2017年6月,首次公开作品。于中正纪念堂展出‘仿古墨新–周锡珽水墨画展’。

千呼万唤始出来,40年来第一展。周锡珽首次公开作品于6月2至13日中正纪念堂“仿古墨新─周锡珽水墨画展”集30件作品,时间从1974至2017年,从17岁到59岁,从传统仿古到现代写生,从古人笔墨中领会到自然天地间感受,展现出画家40年来的内省思索。[2]

从仿古到墨新,展厅里不消百步,走了40年“仿古画久了后比法很难出脱,后来偶然的机缘到了缅甸,并学习禅学,突然发现到观察自然、观察呼吸、观察自己的心,语所看到的事物共鸣连结,所产生的一种感受与认识,了解道大自然的伟大,地水火风。”

李奇茂赞﹕“艺术是在保持一个天真,艺术情感的产物。”感念学习路上的众多老师,谈起李奇茂老师曾说﹕“锡珽啊﹗我60岁才感觉到我开始作画。”听了粉高兴,自己明年才60岁,正式开始好好作画的新起步,未来可期。

仿古墨新─30件作品

〈仙人居〉

一入展厅,首映眼帘的是〈仙人居〉,群峰矗立于云雾飘渺间,虚实相映,既今也古,说明牌细写画家感受“像寻觅法的修行者,在此幽寂深处观照静定”,正如此场展览。旋即,通过一系列仿古作品的导引,宛如走进时光隧道,观者无不惊讶于画家之早熟,或如当年范伯洪对周锡珽所说:“也许你以前古代就开始画画了,所以这世投胎来还是这么喜欢古人。”

〈晨曦〉

〈晨曦〉11连屏巨幅大作直面而来,视觉张力震慑人心,引人驻足良久。大气磅礡的画作远看是云涌山林,气象宏阔千里,天地绵延无涯;近观则见彩墨晕染多层、皴擦笔法细腻。近年来多幅山林画作无不磅礡峥嵘,令人印象深刻。

佳士得秋拍,周锡珽近代水墨

2019年,佳士得秋拍,周锡珽近代水墨:雪山图进入近代水墨画家很少,因为需有传承内涵,周氏自幼学习古画宋丶元丶明丶清丶后亦体悟历代大家皆由禅学而来,前有宋朝梁楷丶后有四僧,而石涛又以苦行证画最有自见。周氏后因缘至缅甸学习原始佛法(华人称小乘)而忆年轻时最喜仿之石涛画作,石涛画作上亦提之小乘苦僧,而心感动,习将禅意与笔墨结合。由六触训练察觉天地过程的细微变化,融入画中。此次拍卖雪山图,亦将体悟时空的变化过程融入画中,不拘的笔法顺气而行,略带寒气的重墨泼刷,自然而无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