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金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金黄 (1909年6月9日-1999年7月11日),药理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开拓者。他对中枢神经系统递质乙酰胆碱类药物与抗乙酰胆碱药物的神经精神行为药理学的研究,为我国防化学神经毒剂与抗毒剂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他通过党参、黄芪、枸杞等补益药对神经与免疫功能的调节等作用的研究,提出了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免疫功能网络三结合作为中医药整体思想,开拓了天然药物研究的中西医结合道路。

周金黄
周金黄
出生 1909年6月9日
湖北省黄冈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医生 药理学家
知名作品 《中华医学杂志》

人物简历

1909年6月9日 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现新洲县)金台岗镇朝房湾村。
1924—1930年 先后肆业于长沙雅礼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
1934年 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任药理学助教。
1935年 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客座讲师。
1936年 在德国巴伐利亚洲佛来堡大学药理学研究所进修。
1937—1942年 任广州孙逸仙医学院副教授,贵阳医学院副教授、贵州省制药厂厂长。
1942—1946年 任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
1946一1949年 任武汉大学医学院教授代理院长、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
1950—1957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学科主任、教授。
1958—1989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防化医学药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教授。
1981—1985年 兼任安徽中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南京铁道医学院免疫药理学教授。
1988—1990年 兼任青岛海洋大学海洋药物药理学教授。

生平概况

周金黄,1909年6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小农家庭。父亲为医生,10岁时,随全家移住汉口,就读于辅德中学,1924年毕业。 (1924—1930)年,他先后在长沙雅礼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学习。他酷爱文学与历史,尤其偏爱古典英文传记。由于几位兄长未能继父志学医,他几经犹豫,终于选择了学医的道路,于1934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32年冬至1933年春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抗日医疗救护队,在原热河省与河北省长城沿线宣传抗日救国与从事医疗工作。在学医时期,他对医学发展史有浓厚兴趣,认识到中国医学在17世纪前(1578年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药学。其后欧洲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唯物论的诞生及自然科学的兴起,为欧洲医学奠定了现代医学基础。他由此而萌发了借鉴西方医学复兴祖国医学的思想。

他在毕业前就进入药理研究室,1933一1937年在神经内分泌学教授万代克指导下,研究动物大脑垂体前叶激素的生理效应。在当时国际学术界,这是新开辟的科学领域。他在协和药理研究室生化学家、药理学家集体配合下,首先分离出生长激素、促甲状腺分泌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有效物质,并在未成年大鼠和去垂体幼年大鼠模型中加以定性、定量与鉴别性实验观察,从而肯定其特性与生物活性。有关研究成果连续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并被写成英文专著《脑垂体的生理学与药理学》上册(1936年)、下册(193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1935年8月,他曾随中国生理学会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访问苏联、德国、美国各大学期间(1935一1936),他有幸与当时国际生理学权威学者接触,看到巴甫洛夫(当时已80高龄)亲自领导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各项工作,参观访问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时,亲聆院长戴耳关于他发现神经递质研究工作的过程,从而使他对国际生理学与药理学前沿学科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在美国,周金黄在神经血管感受器反射学权威教授施米特实验室协助教授承担医学学生实验课,并研究中枢神经兴奋剂对神经与血管反应的耐受性。在德国钱森教授的药理研究所,周金黄配合该所研究德国民间的心血管植物药欧寄生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在抗日战争八年中,周金黄先后在广州孙逸仙医学院与贵阳医学院任教,并在贵州省制药厂工作;1942年,到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开始研究神经药理学,并发现吗啡对内脏功能如消化道运动、血糖水平、内脏血管张力的作用都是通过兴奋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使其外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引起的;切除迷走神经后,这些作用就消失了。当时在成都的中央、华西、齐鲁三所大学医学院与生理学及药理学有关的教师在蔡翘教授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定期召开学术报告会,编印学会会刊,成为抗日战争大后方主要的医学研究中心,使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包括周金黄在内得到锻炼与成长。

抗日战争结束后,周金黄于1946年回到故乡武汉市,主动协助武汉大学(当时也从四川省迁回武昌珞珈山原址)筹建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并受聘为医学院代理院长、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周金黄提倡药理学应以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针,他主持成立临床药理研究室,并亲自参加临床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回到北京协和医学院,重建药理科室,编写临床与实践相结合的药理学大型教科书,培育药理学专业进修生与研究生。在教学与研究中,开展了中药人参、五味子、甘草等实验研究,证明中药的临床功效基本上可以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加以证实、补充与提高,从而坚定了他后期研究中药的信心。

1951年,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医学防护研究工作,任毒理学专家组长。他揭露美军在朝鲜北方与中国东北地区多次施放细菌武器的罪行,以谋求国际医学界正义人士对中国的广泛支持。如英国著名人文与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与国际和平大会主席法国科学家居里等都对细菌战进行过谴责。他还参加中国代表团赴民主德国、捷克和奥地利宣讲与揭发美国侵略朝鲜北方的罪行和新中国和平建设的成就。

他于1952—1957年多次访问苏联,参加药理学和军事医学的学术会议,参观著名的大学、研究院、科学院等单位,结识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士药理学权威教授安尼启可夫、扎库索夫等,为沟通中苏药理学研究起到有益的桥梁作用。此后,他被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任防化医学药理毒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所长等职,前后30余年。在他的努力下,我军建立了防化医学、化学战剂毒理学、精神神经药理学与毒理学等专业队伍,研制并装备部队多种防毒急救针剂与药品,在某些神经毒剂与抗毒剂研究课题方面,走在国际同行研究者之前列或处于领先地位。他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个人二等功和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集体,主要有功人员)。

1963年,周金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于1969—1970年主动要求参加医疗队,在辽宁省盖县和山西省夏县农村前后一年余,用针灸与中药为当地农民治好了一些病痛,得到乡亲们的信任,也使他亲身体验到针刺疗法与民间草药的“神效”,从而决心在晚年坚定不移地走西医学习中医之路,开拓中西医学结合研究中药药理功效的新途径。返回北京后,他刻苦学习中医理论、方剂、辩证施治,并获得进一步的提高。继而组织有志于研究中药药理的中青年药理学与药物学工作者共同创建中药药理研究室,开展常用中药如党参、黄芪、人参、枸杞子、女贞子、仙灵脾、首乌、地黄等补益药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他证实补益药补益功效,与中医扶正固本思想为基础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免疫功能调节网络系统学说,是互相支持和统一的。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延缓衰老与增强肿瘤治疗药中利用中药提高免疫功能、缓解病痛提供了新的依据与线索。

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他多次出国访问欧美国家,介绍中国研究中医药的成就。1964年,他出席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药理学大会,向大会报告中国天然植物药的药理学与化学研究进展,1985年,访问美国芝加哥的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与联合国卫生组织合作的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介绍中药补益药的免疫调节效益。1989年,访问新加坡和美国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介绍了中药研究的进展,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大学、咯马林达大学,介绍中药抗衰老效应等专题,使国外药理学家对中国近年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药成就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

1988年,他应邀赴青岛海洋大学,了解了该校新成立的海洋药物研究所为开发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和海产补益食品所做的一些开创性的研究与生产情况,并应聘为该校海洋药物药理学教授,积极配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在桑榆暮景之年,还努力为新兴的海洋药物药理学做出贡献。

创立药理学

周金黄在一篇学术思想专文中写道:“我们有责任把中国古老的医药学的优秀传统哲理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药理学,它将为21世纪国际药学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引自:生理科学进展.1985,16(1):1—5)。

在研究中药药理学中,周金黄认识到中药与西药属于两种医学思想体系,其概念、词汇、术语、内容表达几乎完全不同。植物药在西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多数已经提练成单一成分的化学药物,而中药则是按中医药归类自成系统的天然药物,其中最突出的一类又是西医药最不易理解或研究的,就是补益药。中医尤其重视补益药中的补气药,如党参、人参、黄芪等。西医词汇中没有“补气药”的名词。中医的“气”涵义之广可以容纳阴阳万象,可简略为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原素,与现代科学的“能量”相仿。为此,他建议另创一新词“energen”表示“气”,该词来源于希腊文“energeia”(能量)一词,词尾-gen表示源于氧气(oxygen)、氢气(hydrogen)之缩合。“energen”表示中医“正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为生命活性的原动力。他在用现代药理学的新思路研究中药补益药的功效时,提出中医整体气血阴阳学说与现代医学神经、激素、免疫三者的整合调节网络概念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中医理论与现代生理医学的结合,可以使中药药理学在宏观与微观相一致的新思路下成为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新学科。

免疫药理学

周金黄经历过本世纪医学生理学与药理学发展的三大高峰,即:20年代,神经递质系统的兴起,40年代,内分泌激素系统与分子生物化学的结合,60年代,免疫调节系统与生物基因学说的形成。在长期的药理学研究工作中,他密切联系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化学合成药与中药对这三大系统的作用。在30年代,他研究了脑垂体前叶释放的生长激素、促性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在40—60年代,他从事过中枢神经系统递质乙酰胆碱类药物与抗乙酰胆碱药物的精神行为药理学与神经运动药理学的研究;70年代末,他领导多名研究生从事中药对神经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的研究,发现党参、黄芪、淫羊藿、构杞子、首乌等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从中医药角度为中药中的补气、补血、助阳与滋阴等功效提供了实验药理学的依据;从现代生理药理学角度,阐明了这些补益药又具有调节中枢神经递质、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与雄激素)等作用,促进免疫细胞活性与抗体形成和增强免疫淋巴细胞因子的效益,促进机体(肝功能)的解毒作用,提高药物代谢酶活力,减轻细胞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的损伤等和促进造血功能,以及抗衰老、抗肿瘤或增强肿瘤宿主的免疫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他结合现代生理药理科学的进展,于1984年提出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免疫功能网络三结合作为中医药整体思想的现代医学基础。

学会建设

周金黄自青年时代即参加生理学会、医学会、北京自然科学会组织的各种学术讲座与报告会,加入中国生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先后多次出席国际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大会做学术报告,如1935年在苏联的国际生理学大会,1954年在全苏生理学大会,1964年在布拉格的国际药理学大会,1985年与1989年,在美国芝加哥、洛杉矶等地大学做学术报告和进行访问等。

早在1952年,他就建议筹备北京药理学会,后因各种原因、该学会未正式成立,改为中国生理学会的药理学组。1956年,中国生理学会扩大为中国生理科学会。1978年,他参加筹建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学会,1980年,学会正式成立,他当选为理事长。1981年,他积极参加中西医研究会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理事。1982年,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学会成立,他当选为主任委员,1985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会成立,他当选为顾问。

在长期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他认识到发动志同道合的专业同行们组织、成立专科学会是促进中国科学事业的巨大动力。为了祝贺和表彰这位药理学界前辈,中国药理学会1989年代表大会举行庆祝周金黄80寿辰活动,并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9年三卷三期出特刊祝贺他80寿辰。

功绩卓著 风范永存

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中国药理学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一代宗师周金黄先生,不幸于1999年7月11日在北京溘然长世,享年90岁。噩耗传来,我们感到无比震惊和万分悲痛。周金黄教授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和朋友,是我国药理学界的重大损失。[1]

参考文献

  1. [http://xuewen.cnki.net/CJFD-YAOL199905000.html 功绩卓著 风范永存——缅怀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 作家:请不要当成神 迹],学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