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有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 行 5:
 
[[File:周有光.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78ef8780213afc8a.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646097-1740017.html 来自360网]]]
 
[[File:周有光.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78ef8780213afc8a.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646097-1740017.html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周有光 |center
 
| 图像说明 =   周有光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06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06|01|13}} 
 
| 出生地点 =   江苏常州
 
| 出生地点 =   江苏常州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7|01|14|1906}}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7|01|14|1906|01|13}}  
 
| 国籍    =   中国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周耀平
 
| 别名    =   周耀平
行 13: 行 13:
 
| 主要作品 =   《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 主要作品 =   《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
 
}}
'''<big>周有光</big>''',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
'''<big>周有光</big>''' (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 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
 
 +
== 人物生平 ==
 +
 
 +
'''童年时期'''
 +
 
 +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
 +
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与后来同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同学。周有光读中学的时候,学校有两个特点,第一,当时提倡国语,可是没有人讲国语,老师教书都是用方言;第二,当时已经提倡白话文,老师也提倡,可上课学的都是古文,写文章一定要写古文,儿女给父母写信一定要写文言,写白话文在那时是大不敬。但是有一位老师思想很新,经常宣传白话文,对周有光接触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
 
 +
'''从事金融'''
 +
 
 +
1923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语言学。在大学读书时,周有光积极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
 
 +
1933年4月30日,与张允和结婚。结婚后夫妇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但河上肇在1933年1月就已经被逮捕入狱,周有光未能如愿作成河上肇的学生。
 +
 
 +
1935年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银行有兼职,参加了反日救国会(章乃器小组),女儿小禾出生。
 +
 
 +
抗日战争爆发后,带全家逃难到四川,先在新华银行任职,后调入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
 +
 
 +
1945年抗战胜利复回新华银行工作,先后被派驻纽约,伦敦。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
 +
 
 +
1946年,周有光被新华银行派往欧洲工作,在那里,他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很重视,于是买了许多字母学的书自学。
 +
 
 +
1949年解放军攻占上海后回国,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
 +
 
 +
'''转修语言'''
 +
 
 +
1954年,因为之前已发表、出版过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
 +
 
 +
1955年10月,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放弃了在上海的经济学教学工作。这一变动无意中帮助周有光躲过了1957年开始的,在上海以经济学界为重点的“反右运动”。
 +
 
 +
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于1961年出版。
 +
 
 +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周有光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汉字改革课程,其讲义《汉字改革概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三百余年汉语拼音字母的演进史和中国人自创拼音字母的历程。
 +
 
 +
1969年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劳动之余,凭借带去的各种语言版的《毛主席语录》开始比较文字研究。
 +
 
 +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有光与其他老年知识分子被放回家。
 +
 
 +
'''退休生涯'''
 +
 
 +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
 
 +
1980年开始,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另两位委员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
 
 +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
 
 +
1984年迁至北京朝内后拐棒胡同。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出版中译本《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
 +
 
 +
2006年1月13日,周有光年满一百岁。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共产党政府四个时期,故被友人戏称为“四朝元老”。1月10日他生日三天前,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他举办了“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
 +
 
 +
2015年1月6日,常州大学得到周有光先生允许和支持,以周有光先生名字命名,成立了“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并聘请周有光先生为终身名誉院长。
 +
 
 +
'''人物去世'''
 +
 
 +
2017年1月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
 
 +
== 学术体系 ==
 +
 
 +
'''文化学'''
 +
 
 +
周有光认为现代是双文化时代。他把文化分成两个层次: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且描述了人类文化发展步骤的三个主要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三、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
 +
 
 +
'''语言文字学'''
 +
 
 +
一、周有光认为信息化时代的语言生活有两件突出的事情:一件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用于处理语言文字,并发展为信息网络;另一件是国际共同语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目标是推进信息化,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追赶工业化和信息化。
 +
 
 +
二、周有光把语文现代化和语言学挂钩,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
 
 +
三、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三原则”: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口语化:拼写规范化的普通话。音素化:按照音素(音位)拼写音节。拉丁化: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
 
 +
四、周有光研究了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量问题,提出了汉字分级定量的思想,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
 +
五、周有光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类法。即:1、符号形式,2、语言段落,3、表达方法。
 +
 
 
== 主要成就 ==
 
== 主要成就 ==
参与设计" 汉语拼音方案"
+
 
研究中 语文的现代化 问题
+
''' 汉语拼音方案'''
研究比较 文字学和文字的发展规律  
+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
+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之后,周有光继续 研究 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 文词库基础。
 +
 
 +
''' 语文的现代化'''
 +
 
 +
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 文字 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词的结构问题、同音字和同音词问题、简化和繁化问题等,扩大了语言 学和文字 研究范围。
 +
 
 +
'''文字 发展规律'''
 +
 
 +
  周有光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
 
 
== 代表作品 ==
 
== 代表作品 ==
 +
 
 《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 个人荣誉 ==
 
== 个人荣誉 ==
行 28: 行 111: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
 +
人物评价编辑
 +
1969年-1972年周有光被激进分子称为“反动学术权威”、“社会渣滓”。
 +
 +
1972年周有光被称为是“没有了用的”、“专家专家,专门在家”。
 +
 +
1985年在参与中美文化合作时,因为敬佩周有光的博学,他的连襟沈从文送他“周百科”的外号。
 +
 +
2006年周有光百岁寿辰上,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认为:“周有光是一百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
 +
2008年《晶报》称周有光“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具有“高明的处事哲学和积极达观的心态”。
 +
 +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介绍周有光是“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质”。
 +
 +
2010年梁文道在阅读《朝闻道集》时认为周有光“明显是有点开玩笑”、“像个每天自己当编辑一样”。
 +
 +
2013年台湾作家彭小明则认为“周有光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分子。”
 +
 +
2015年周有光110岁寿辰诗人邵燕祥说:“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
 +
2015年东方早报发表文章称:“周有光先生是一位通达、乐观的中国知识分子。”
 +
 +
2015年中评网发表文章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历史进退,匹夫有责”的情怀,以及宁静淡泊,生活清贫简朴,思想无比富有的生活态度。
 +
 +
2015年人民网发表文章称周有光是一位通达、乐观的中国知识分子。
 +
 +
201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称周有光“思考问题很清晰,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
 +
== 争议观点 ==
 +
 +
'''繁简之争'''
 +
 +
2009年周有光接受《社会科学报》采访时认为“文字理应删繁就简”,“简化字始于甲骨文”;2010年中国教育部《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时,周有光认为“汉字是个无底洞,简化汉字只能减不能增”。而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的江新于2005年在德国美茵茨大学宣读了研究论文《针对西方汉语学习者:认读分流,多认少写》,证实了汉字学习与笔画多少无关;2013年台湾作家在著作《汉字简化得不偿失》中认为“简化的汉字与日语异曲同工”、“简化汉字使得现代人无法读懂前人的文化,对中华文明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
 +
'''版权争议'''
 +
 +
2011年4月,周有光因为《周有光百岁口述》的著作权将儿子周晓平和媒体人李怀宇告上法庭,周有光称周晓平与李怀宇签署的协议没有征询自己的意愿,并认为该书的著作及由此书产生的所有权利包括报酬权等归周有光享有。对此,李怀宇表示,对方一再公开在媒体上表达这种说法,是一种严重的诽谤,李怀宇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
 +
'''抨击央视活动'''
 +
 +
2013年11月11日,周有光的一番话让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再次陷入争议。周有光说,即便以他的知识储备,假如去考“汉字听写大会”,“一定考零分”。事实上,“汉字听写大会”一类比赛一直饱受“考题太偏”的抨击,此种做法被认为偏离了当初普及汉字书写的初衷。 [27]  对此,节目组认为,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测试正确率只有40%,用同样的试卷到中学去测试,初二学生的正确率却高达80%。可以因其更多人关注汉字、热爱汉字的热潮不退,继而激发人们的学习、阅读热潮,传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
 +
'''语言前景'''
 +
 +
2010年,周有光在《双语言时代》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英语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并认为英语是“世界共同语言”,应该实行“双语言时代”。 [29]  而长春师范学院的高振友、邹德文发表论文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确有其不妥之处,但是批判的目的是为了传承而并非遗弃,双语言的观点对任何一方的文化都是一种毁坏。

於 2019年1月2日 (三) 12:09 的最新修訂

周有光
周有光
出生 (1906-01-13)1906年1月13日
江蘇常州
逝世 2017年1月14日(2017-01-14)(111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周耀平
職業 語言學家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早年研讀經濟學,1955年調到北京,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語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國語文現代化,他對中國語文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做了全面的科學的闡釋。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並主持制訂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85歲以後開始研究文化學問題。周有光在語言文字學和文化學領域發表專著30多部,論文300多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人物生平

童年時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十歲時隨全家遷居蘇州,入當時初始興辦的新式學堂讀書。 1918年入常州高級中學(江蘇省立第五中學)預科,一年後正式升入中學,與後來同樣成為語言學家的呂叔湘同學。周有光讀中學的時候,學校有兩個特點,第一,當時提倡國語,可是沒有人講國語,老師教書都是用方言;第二,當時已經提倡白話文,老師也提倡,可上課學的都是古文,寫文章一定要寫古文,兒女給父母寫信一定要寫文言,寫白話文在那時是大不敬。但是有一位老師思想很新,經常宣傳白話文,對周有光接觸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幫助。

從事金融

1923年,他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語言學。在大學讀書時,周有光積極參加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1933年4月30日,與張允和結婚。結婚後夫婦同往日本留學。因仰慕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周有光離開原本就讀的東京大學,轉考入京都大學,但河上肇在1933年1月就已經被逮捕入獄,周有光未能如願作成河上肇的學生。

1935年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任教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在上海銀行有兼職,參加了反日救國會(章乃器小組),女兒小禾出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帶全家逃難到四川,先在新華銀行任職,後調入國民政府經濟部農本局任重慶辦事處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庫。

1945年抗戰勝利復回新華銀行工作,先後被派駐紐約,倫敦。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讀書,學習。

1946年,周有光被新華銀行派往歐洲工作,在那裡,他發現歐洲人對字母學很重視,於是買了許多字母學的書自學。

1949年解放軍攻占上海後回國,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並在上海新華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兼職。

轉修語言

1954年,因為之前已發表、出版過一些關於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論文和書籍,周有光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邀請擔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

1955年10月,到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被留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放棄了在上海的經濟學教學工作。這一變動無意中幫助周有光躲過了1957年開始的,在上海以經濟學界為重點的「反右運動」。

1958年開始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講授漢字改革課程,講義《漢字改革概論》於1961年出版。

1958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決議,同年,漢語拼音成為全國小學的必修課。周有光在北京大學等高校講授漢字改革課程,其講義《漢字改革概論》系統、全面地總結了三百餘年漢語拼音字母的演進史和中國人自創拼音字母的歷程。

1969年被下放到寧夏平羅「五七幹校」勞動,勞動之餘,憑藉帶去的各種語言版的《毛主席語錄》開始比較文字研究。

1971年九一三事件發生後,周有光與其他老年知識分子被放回家。

退休生涯

1979年4月國際標準化組織在華沙召開文獻技術會議。周有光在會上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言,提議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1980年開始,成為翻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另兩位委員是劉尊棋和錢偉長院士。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通過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

1984年遷至北京朝內後拐棒胡同。任中美聯合編審和顧問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出版中譯本《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和國際中文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委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

2006年1月13日,周有光年滿一百歲。周有光生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經歷了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共產黨政府四個時期,故被友人戲稱為「四朝元老」。1月10日他生日三天前,中國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為他舉辦了「慶賀周有光先生百齡華誕座談會」。

2015年1月6日,常州大學得到周有光先生允許和支持,以周有光先生名字命名,成立了「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並聘請周有光先生為終身名譽院長。

人物去世

2017年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學術體系

文化學

周有光認為現代是雙文化時代。他把文化分成兩個層次:地區傳統文化和國際現代文化。並且描述了人類文化發展步驟的三個主要方面:一、經濟方面,從農業化到工業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從神權政治到君權政治到民權政治,簡單地說,就是從專制到民主;三、思維方面,從神學思維到玄學思維到科學思維。

語言文字學

一、周有光認為信息化時代的語言生活有兩件突出的事情:一件是利用電子計算機用於處理語言文字,並發展為信息網絡;另一件是國際共同語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目標是推進信息化,發展中國家的目標是追趕工業化和信息化。

二、周有光把語文現代化和語言學掛鈎,推動中國語文現代化的健康發展。

三、周有光提出了「漢語拼音三原則」:口語化、音素化和拉丁化。口語化:拼寫規範化的普通話。音素化:按照音素(音位)拼寫音節。拉丁化:採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

四、周有光研究了現代漢語用字的定量問題,提出了漢字分級定量的思想,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五、周有光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類法。即:1、符號形式,2、語言段落,3、表達方法。

主要成就

漢語拼音方案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話的兩項標準:全國漢族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並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促成國際投票通過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之後,周有光繼續研究以詞語為單位的拼音正詞法,形成《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1988年公布。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主編《漢語拼音詞彙》,成為電腦中文詞庫基礎。

語文的現代化

1961年出版《漢字改革概論》,對語言學和文字學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如詞的結構問題、同音字和同音詞問題、簡化和繁化問題等,擴大了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研究範圍。

文字發展規律

周有光提出了「文字三相分類法」(符形、語段、表達法),並把漢字的傳播歷史分為「學習、借用、仿造、創造」四個階段,對漢字文字學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代表作品

《漢字改革概論》,《世界文字發展史》,《中國語文的現代化》

個人榮譽

周有光在2007年10月31日獲得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的特等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為全國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較高規格的獎勵。 2015年1月6日,常州大學以周有光先生名字命名,成立了「常州大學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並聘請周有光先生為終身名譽院長。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人物評價編輯 1969年-1972年周有光被激進分子稱為「反動學術權威」、「社會渣滓」。

1972年周有光被稱為是「沒有了用的」、「專家專家,專門在家」。

1985年在參與中美文化合作時,因為敬佩周有光的博學,他的連襟沈從文送他「周百科」的外號。

2006年周有光百歲壽辰上,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認為:「周有光是一百年來無數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徵。」

2008年《晶報》稱周有光「敢講一般人不敢講的話」,具有「高明的處事哲學和積極達觀的心態」。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介紹周有光是「卓越的語言文字學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質」。

2010年梁文道在閱讀《朝聞道集》時認為周有光「明顯是有點開玩笑」、「像個每天自己當編輯一樣」。

2013年台灣作家彭小明則認為「周有光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分子。」

2015年周有光110歲壽辰詩人邵燕祥說:「他是當代難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2015年東方早報發表文章稱:「周有光先生是一位通達、樂觀的中國知識分子。」

2015年中評網發表文章稱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歷史進退,匹夫有責」的情懷,以及寧靜淡泊,生活清貧簡樸,思想無比富有的生活態度。

2015年人民網發表文章稱周有光是一位通達、樂觀的中國知識分子。

201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培成稱周有光「思考問題很清晰,敢於說真話、說實話」。

爭議觀點

繁簡之爭

2009年周有光接受《社會科學報》採訪時認為「文字理應刪繁就簡」,「簡化字始於甲骨文」;2010年中國教育部《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時,周有光認為「漢字是個無底洞,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而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的江新於2005年在德國美茵茨大學宣讀了研究論文《針對西方漢語學習者:認讀分流,多認少寫》,證實了漢字學習與筆畫多少無關;2013年台灣作家在著作《漢字簡化得不償失》中認為「簡化的漢字與日語異曲同工」、「簡化漢字使得現代人無法讀懂前人的文化,對中華文明是一種莫大的損失」。

版權爭議

2011年4月,周有光因為《周有光百歲口述》的著作權將兒子周曉平和媒體人李懷宇告上法庭,周有光稱周曉平與李懷宇簽署的協議沒有徵詢自己的意願,並認為該書的著作及由此書產生的所有權利包括報酬權等歸周有光享有。對此,李懷宇表示,對方一再公開在媒體上表達這種說法,是一種嚴重的誹謗,李懷宇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

抨擊央視活動

2013年11月11日,周有光的一番話讓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再次陷入爭議。周有光說,即便以他的知識儲備,假如去考「漢字聽寫大會」,「一定考零分」。事實上,「漢字聽寫大會」一類比賽一直飽受「考題太偏」的抨擊,此種做法被認為偏離了當初普及漢字書寫的初衷。 [27] 對此,節目組認為,大學畢業5年後的成人測試正確率只有40%,用同樣的試卷到中學去測試,初二學生的正確率卻高達80%。可以因其更多人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潮不退,繼而激發人們的學習、閱讀熱潮,傳承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

語言前景

2010年,周有光在《雙語言時代》一文中詳細介紹了英語的起源及發展歷史,並認為英語是「世界共同語言」,應該實行「雙語言時代」。 [29] 而長春師範學院的高振友、鄒德文發表論文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確有其不妥之處,但是批判的目的是為了傳承而並非遺棄,雙語言的觀點對任何一方的文化都是一種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