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其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其凤
出生 (1947-10-08) 1947年10月8日(77岁)
湖南浏阳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北京大学
职业 教授
研究领域 高分子合成
液晶高分子

周其凤[1]
高分子化学家 1947年10月8日生于湖南浏阳。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3年获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以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等职。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育背景

  1. 1962年,入浏阳市第一中学学习
  2.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3. 1983年,获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 [2]

  • 1965年,北京大学化学系
  • 1970年,北京大学任教
  • 1978年,北京大学高分子专业研究生
  • 1980年,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留学
  • 1981年09月,获美国麻省大学硕士学位
  • 1983年,获美国麻省大学博士学位,5月回北京大学任教
  • 1986年,聘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 1990年,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 199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副教务长等职。
  • 2001年--2004年,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 2004年7月--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
  • 2008年11月--2013年3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 2009年--2014年,被世界教育创新峰会聘为WISE教育奖终审评委[3]

研究方向

  • 液晶高分子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高分子复杂体系多层次多尺度相结构、相转变及动力学
  • 光电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 多组分高分子体系、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分子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 形状两性分子的合成、自组装及性质研究
  • 特种高性能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科研成果

  • 提出了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证明
  • 对液晶高分子取代基效应的研究,发现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以使亚稳态液晶高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液晶高分子等原理,并发现了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性液晶高分子

主要奖项

  • 1986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 1988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 1988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 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
  •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
  • 1997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 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2001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创新论文奖
  • 200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5年,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1. [1] 中国科学院
  2. [2] 北京大学
  3. [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