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仲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仲瑛
周仲瑛
原文名 Zhongying Zhou
出生 1928年6月
中国江苏省如皋县马塘镇(今属如东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国医大师
知名作品   《中医内科急症学》
《中医内科急症学精要》
[[《中医病机辨证学》[1]]]
《中医内科学(第二版)

周仲瑛 (1928年6月 ) 男,汉族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

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

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2],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

主要经历

1928年 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县马塘镇(今属如东县)祖辈几代以医为业,济世活人。

1941年 小学毕业,正式随父亲周筱斋研习中医。

1945年 开始跟随父亲出诊。

1947年 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学习。

1949年 回到家乡独立行诊。

1955年 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不仅重读了中医专著,还接受了西医学知识。

1956年 进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

1983年 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

学术内容

周仲瑛教授始终坚持以提高疗效为首要目标,临床辨证注重病机分析,强调以脏腑病机为临床辨证的核心,独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辨证五性、复合施治诸论,首创“第二病因”、“瘀热论”、“癌毒论”、“伏毒论”、“复合病机”等多种学说,擅长从“风痰瘀热毒虚”入手,采用“复法大方”治疗急难重症,特别是在急难病症方面的学术观点和辨治经验,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认同和广泛应用。

人物评价

1994年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授予著名名中医称号为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八十多年风风雨雨,周仲瑛教授历经磨难坎坷,也曾困扰茫然,经历过失败挫折,也赢得过荣誉掌声。“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新葩。”这是周仲瑛教授用以自勉的座右铭,是他多年治学经验的集中表现,也是周老作为一名中医人的人生准则。

荣誉

1990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1年获全国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1993年被省教委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后世影响

周仲瑛教授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3年开始带博士生,1991年作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至今一直

坚持指导带教中医后备人才。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求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思想和带教方法。

几十年来,周仲瑛教授先后培养博士生26名、硕士生9名、学术继承人6名、博士后2名、带徒6名,先后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8名,江苏省中医院院级传承门诊带教的弟子,并亲自带教再传弟子计百余名。

这些学生、门徒,如今均已成中医事业的骨干力量,大多都是各地医疗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中坚分子。

临床应用

胆病常见者有黄疸、胆胀、胁痛、腹痛,涉及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占位性病变、胰腺炎等,且与多种肝病有密切关系。

论其治疗大法虽有多端,但每因证候复合兼夹,临床必须杂合用之。兹举其要者条例于下:

一法曰舒郁:意在疏肝以解郁,理气以利胆,适用于“肝胆气滞证”。多因情志刺激,抑郁不乐所致,与素体肝郁有关。方用柴胡疏肝散,若属血虚肝郁,可取逍遥散,气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气逆噫嗳加黄连、吴茱萸、白芍。

' 二法曰苦泄:治取苦寒逆折之品,清泄肝胆火热。适用于“肝胆火旺证”。方用龙胆泻肝汤,湿火重者加黄连、大黄、黄柏、土茯苓;郁火重者加香附、夏枯草、丹皮。

三法曰清化:此乃清热与化湿复合并投,以治“肝胆湿热证”。方选茵陈蒿汤、茵陈四苓汤、甘露消毒

四法曰和降:此为苦辛合法,苦降辛通,和中开痞,泄肝安胆之意,适用于“胆胃不和证”。方选半夏泻心汤、栀芩二陈汤合左金丸之类。

五法曰通利:腑以通为用,司传导之职,若“胆热腑实”,胆液不能疏泄,则通导失司,腑气壅塞,不通则痛。方取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通利与和解并施;有黄疸者加茵陈,便秘加芒硝。

六法曰消积:湿热滞留,胆失疏泄,久而痰凝血瘀,“痰瘀郁胆”,结为砂石,变生息肉。方用自拟四金化积汤(金钱草、海金砂、矾郁金、鸡内金、酢浆草、虎杖、威灵仙、莪术、青皮、枳实、陈胆星。

七法曰靖养:胆靖则神安,养心郁自解。方用《千金》定志丸合黄连温胆汤。

八法曰温通:久病入络,湿热痰瘀阻滞胆道,郁遏肝阳,生发条达失司,以致胆郁络瘀或“胆心同病”。方用桃仁红花煎、当归四逆汤加肉桂、吴茱萸、川椒、九香虫、甘松、檀香、荜茇等。阳气虚衰者加人参、制附子、干姜、炙甘草、良姜、当归等补而通之。卒痛势急者,急服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之类。

.周仲瑛:诊余琐语(一)_标清

视频

10哮喘杂谈周仲瑛1_baofeng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