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佛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呂佛庭(1911年-2005年7月24日),原名呂天賜,字福亭、佛庭,號半僧、迂翁,法名菩賢。台灣著名國畫家、書法家,尤以水墨山水知名。生於河南省泌陽。[1]
生平
十餘歲起即多次欲皈依三寶,均未能如願,故號半僧,齋名「半僧草堂」。
自幼受父親啟蒙,習書畫、背詩詞,展現不凡天份。及長入北平美專就讀,初習西畫,後轉學國畫,奠定詩書畫技巧基礎。1937年抗戰爆發,先生四處奔走,舉辦書畫展,籌募經費貢獻己力。
1948年隻身渡海來臺,於臺中師範任教,直到退休,半生歲月,幾乎全奉獻給中師,作育英才無數;也曾先後應聘至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中國文化大學等任教,沾溉後學,影響一代文藝風潮至深且廣。
1946年春天所完成的60尺長之〈蜀道萬里圖〉手卷,即為大陸時期初步綜合學習古法,嘗試運用於主觀寫生最為重要的山水畫作。
1960年代初期,畫風趨於成熟,形成極具辨識度的自我面貌;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則為〈長城萬里圖〉、〈長江萬里圖〉、〈橫貫公路長卷〉以及〈黃河萬里圖〉等四件百尺長卷。另先生的書法以楷書最為突出,尤其到了1960年代初期,發展出一種介於楷隸之間,並揉合〈泰山金剛經〉摩崖書以及些許篆籀筆意的所謂「呂體」書風,圓勁樸厚、氣象渾穆。
1954年籌組「中部美術協會」,舉辦中部美展。
1970年代初期,開始以潑墨法嘗試「禪意畫」。更巧妙轉化漢字的象形符號,自創「文字畫」,這是介於文字學、書法與繪畫之間的一種象徵性繪畫,堪稱華人書畫界中罕見的創新實驗。
1976年創立「國風書畫會」;畢生推動藝術教育,不遺餘力。
作品
「長城萬里圖」
「長江萬里圖」
「橫貫公路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