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集镇地处两市(宿迁、连云港)、三县(沭阳、灌云、灌南)交界处,位于沭阳县东北部,东与灌云县接壤,西和韩山镇隔河相望,南靠新沂河,北邻西圩乡,镇域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1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8万人。[1]
基本概况
吴集镇位于江苏省沭阳县东北部,位于两市(连云港、宿迁)、三县(沭阳、灌云、灌南)交界处。东与灌云县接壤,西和韩山镇隔河相望,南靠新沂河,北邻西圩乡。辖11个行政村。吴集镇是抗倭名将、武状元刘挺曾经鏖战数年,立下赫赫战功的历史名地、淮海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闻名全国的蔬菜和粉丝之乡。此外还有湖南衡东县吴集镇。
经济发展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亿元,财政收入6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2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21.9%和12.1%。全年共引进规模工业项目5个,投资总额近1亿元,分别是:宿迁润阳食品有限公司、沭阳新美刺绣机械有限公司、沭阳雨杉服饰有限公司、沭阳集成金属制品厂和铭辉木业制品厂。企业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近1000万元。其中,宿迁润阳食品有限公司属蔬菜深加工企业,计划投资2000万元,年可生产脱水蔬菜3000吨、蛋黄粉和蛋白粉450吨,产品主要供应康师傅、福满多等集团并出口日本,每年可创利税400万元。
吴集镇把蔬菜规模种植作为做大农业板块、推进产业化进程的突破口。为了提升产业化水平,吴集镇引进了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宿迁润阳生物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蔬菜深加工,产品提供给康师傅集团;分别引进了计划投资1500万元的养殖有限公司,年可出栏生态家禽20万羽。
为弘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实现以文兴商和以商促文的目标,2007年以来,吴集镇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名镇、发展商贸大镇、构筑经济经镇、建设生态城镇"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务实苦干,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以镇区开发与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新平台。坚持以"三精"、"三化"、和"三高"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狠抓工作落实,从浙江引来客商,开发兴建状元府、状元街、状元小区和农贸市场。开发面积近2平方公里,计划投资近亿元,建筑目标定位为四位一体、文商并存、精雅别致、古色古香,既展现传统风格,又充满时代气息,集贸易、休闲、居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群体。通过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措施机制,吴集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已引进服装、木材、鞋帽、机械、医疗、玩具蔬菜深加工、等企业10多个,消化富余劳力2000余人。吴集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和粉丝之乡。吴集镇共有蔬菜面积1万亩,蔬菜大棚3000多幢,西红柿、西葫芦、夏阳大白菜和韩国白玉春萝卜等"沂绿"牌蔬菜远销省内外各大中城市。吴集镇粉丝加工企业已发展18个,年产量突破6万吨。"雪原"牌粉丝打进了苏果和万德福超市,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吴集镇属革命老区,又是淮海戏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小戏窝",培养出范珍美、杨秀英等一大批省内外闻名的淮海戏表演艺术家。先后有30多个淮海戏节目荣获国家和省市县创作奖、表演奖。
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4.2亿元,比2007年增加0.51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1060万元,比2007年增加660万元,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6060元,比2007年增加740元,增长13.9%。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5%。完成财政收入10000万元,占年度任务9760万元的102%,比2012年的7566万元增长32%;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90万元,占任务8722万元的101.1% ,比2012年的6958万元增长27.7%。税收占比81%,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4元,比2012年的10015元增加1479元,增长14.78%。
工业
吴集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奋力加快镇域工业化步伐。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0.8亿元。这些企业的成功引进,不仅为广大务工人员提供了在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更为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注入出了新的活力。镇区324省道北侧的工业集中区已形成规模,与南侧的新型居住集中区、商业贸易区形成了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农业
按照"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规模、规模抓集群、集群抓品牌"的要求,该镇依托传统优势,放大特色亮点,不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板块。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该镇蔬菜种植有一定基础、市场前景看好的实际,把蔬菜规模种植作为提升农业的突破口。通过抓好信息传导、强化技术培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为农服务、壮大生产规模等措施,在324省道两侧规划了高效农业示范带,新建全长近10公里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镇蔬菜大棚已发展到4000余个,西红柿、西葫芦、夏阳大白菜和韩国白玉春萝卜等"沂绿"牌蔬菜的复种面积突破4万亩。为了提升产业化水平,培养了一支2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年销售蔬菜40万吨。
城镇建设
吴集镇在继续完善状元街配套设施、增加居住总量和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引进资金在状元街东西两侧新建集中居住小区。小区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体楼高6层,局部7层。建成后,将成为全镇的标志性建筑。同时,324省道南侧的长途汽车站、世代服务中心已全面竣工,并兴建了慢车道、绿化带和状元街南北大门,安装了档次较高的路灯,实施了镇区绿化配套工程,更加提升了小城镇的品位,与工业经济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使镇区形象焕然一新,显示出勃勃生机。吴集镇坚持精心规划、精品建设和精细管理,全力以赴加快小城镇开发与建设进程。
在继续完善状元街配套设施、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引进资金在状元街东侧开发兴建新的居民小区。该小区占地面积55亩,规划楼房16幢,建筑总面积7.2万平方米,总体楼高6层,局部7层,是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工程全面竣工后,将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建设的品位,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吴集镇采取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强化城管与环卫队伍建设等举措,切实加强小城镇管理工作。在市、县历次观摩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吴集镇在没有借贷和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投资2000多万元,一手抓商住小区建设,一手抓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了桥梁、绿化、环卫等配套设施,有力地提高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吴集镇小城镇开发与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整个镇区如火如荼,气势宏伟,显示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兴建了中华路下水道、幸福路,改建了农贸市场、发展大道,吴西路接线段工程,添置了102盏路灯,完成了镇区绿化配套工程,使镇区形象焕然一新,显示出勃勃生机。
社会事业以做好农村新五件实事为核心,吴集镇扎实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到2008年11月底,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或沥青路;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99%;农民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改厕改水工作有力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投资近300万元,对中心小学进行了改扩建,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深入实施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三大工程,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大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让全镇群众安居乐业、外来客商安心创业。
农村建设
吴集镇将塔桥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该村原来的住宅布局零散、生活环境较差。吴集镇先期将塔桥村的小吕圩,进行重新规划,改建成集中居住区,定名为"吕圩新村"。该新村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沭阳东都设计院设计,总体建筑体现高品位、实用型和别墅式的风格,并将完善小型超市、公厕和卫生室等公用配套设施。建成后,可安置82户居住,退居返耕面积达92亩。吴集镇计划生育率达到了98.95%,人口出生率为8.76%0,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95%。农民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连续三年获得宿迁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称号。[2]
地方特产
为提高山芋粉丝的档次和效益,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资金、土地、设备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广大农户兴办粉丝加工厂,此举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吴集镇粉丝加工厂已发展到18个。这些粉丝加工厂全部配置了冷库设备,使粉丝加工实现了由作坊式向工厂化的转变。为扩大粉丝的知名度,吴集镇投资120万元,为粉丝申请注册了"雪原"牌商标,从而提高了粉丝的市场竞争力。2006年底,"雪源"牌粉丝,首次打进了"苏果"和"万德福"超市,产量均较200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人文历史
吴集镇是历史名镇,著名的抗倭名将刘𬘩曾在此鏖战数年并立下赫赫战功。吴集镇还是淮海戏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小戏窝”,曾培养出范珍美、杨秀英等一大批省内外闻名的淮海戏表演艺术家。
吴集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25.4亩,有烈士墓29座。2009年,省民政厅按照省级烈士陵园标准,投入1110万元对陵园实施了扩建,新建1座高31米的纪念碑、1300平方米的纪念馆和36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修建420座烈士墓,以及吴苓生雕塑、烈士碑廊、停车场、绿化带等设施。扩建后的陵园占地60亩,可容纳1万人凭吊、祭扫。每逢清明前后,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及各界人士来到陵园,悼念烈士的英灵、缅怀烈士的功绩、学习烈士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位于吴集中心小学校内的梦林图书楼以革命老人吕梦林的名字命名,始建于1996年。吕梦林同志生于吴集镇的一个教育世家,18岁参加革命,戎马一生,艰苦朴素,乐于奉献,情牵家乡,心系教育,临终前将一生积蓄捐献给家乡教育事业。梦林图书楼分上、下二层,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上层为藏书室,下层为“梦林事迹展览室”。楼内藏书近3万册,并收藏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赠书。楼内配有师生阅览室,全天候对外开放。建楼十多年,梦林图书楼——吕梦林事迹展览室先后被命名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