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虹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虹飞

来自 北方网 的图片

中文名=吴虹飞

外文名=HongfeiWu

别名=阿飞

国籍=中国

民族=侗族

出生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

星座=天蝎座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玉林高级中学

职业=歌手、作家、记者、演员

代表作品=《嫁衣》、小龙房间里的鱼、《活得像个笑话》、《再不相爱就老了》、萨岁之歌

主要成就=清华大学校园诗歌一等奖南方人物周刊跨界英雄2011华语金曲奖最佳编曲

语种=普通话、粤语、柳桂语、侗语

人物介绍

吴虹飞,歌手,作家,记者,广西三江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中文系科技编辑双学士,现当代文学硕士。幸福大街主唱,作家,曾任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创刊时期记者。 著有《小龙房间里的鱼》《阿飞姑娘的双重生活》《失恋日记》《征婚启事》《木头公仔》《伊莲》《再不相爱就老了》《活得像个笑话》《嫁衣》,访谈录《娱乐至死》《名流》《童话》《这个世界好些了吗》《听我讲话要小心》,唱片《小龙房间里的鱼》《胭脂》《再不相爱就老了》,EP《胭脂》《木头公仔》。即将发行新唱片《萨岁之歌》,第五张唱片已经开始制作。 2017年11月10日,在Mao live house(五棵松店),为庆祝幸福大街乐队成立18周年,主唱吴虹飞将携手侗族大歌歌队,以民间采风为基础,呈现一场摇滚、侗族大歌以及蒙古音乐相结合的穿越古今中外的精彩演出。 吴虹飞携手侗族大歌歌队共庆幸福大街乐队18周年 《小龙房间里的鱼》 不知道哪天在老师宿舍的楼到里遇到一个弹吉他的人,他在弹罗大佑的歌,她觉得太好听了,一定拜他做师傅。有一次居然拣到了一把别人丢掉的垃圾吉他,她把弦装上,居然也可以弹。她在高中的时候一直梦想做一个吉他手,终于可以实现愿望了。学了些和声,第二个月就开始写歌。后来学校有校园原创歌手演出,她是唯一的女歌手。 吴虹飞还是觉得不好玩,又拜了一个吉他手做师傅。每几天就骑车出去看他弹琴,他们还去酒吧唱歌。很快她高中的师兄毕业了,他知道她喜欢吉他,就寄了800块钱给她买吉他。她买了一把韩国吉他,花了1600元,她估计那是学校最贵的吉他之一。 吴虹飞听了几乎自己能够听到的所有和音乐有关的课程,包括视听练耳,作曲。实际上,她各方面都不突出。她甚至没有被作曲的老师录取,可是她一直等在外面。等老师出来买冰激凌的时候,她就主动地上去说,我希望能够被录取,虽然我节奏感不够好,但是我对旋律天生敏感。等等。结果她被录取了。在她那期的九个学生里面,老师经常会批评她,觉得她写的乐句不够完整,或者是有严重缺陷,甚至吉他弹得太乱,和声题远不如她的同学做得快。 《幸福大街》到酒吧里干活,唱别人的歌,也总是不象歌星们唱的。她想或许是自己太笨了,于是她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打算唱自己的歌。有天在酒吧里她认识了当时从新疆当时来北京闯荡的乐手。她把她用录音机录的磁带给他们听,里面大约有10几首歌,自己写的,于是大家开始排练。那是一个很猛的摇滚乐队,乐队人多了,而且都在她后面,她还拿着麦克风,一个劲往后躲,生怕别人用西红柿来砸她。她觉得音乐并不仅仅是靠激情的。显然在表现过程中,技术的控制更为重要。但唱歌是有自由度:你要清楚自己的声音,清楚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清楚自己是谁。也许一个人早年会有那么几个瞬间,在那几个瞬间里,他切实的接触到了自己,清晰的看到那个人是谁,但是以后你就很难再有那样的瞬间了。 吴虹飞在听了很多的流行歌,很多的摇滚乐,都从大学毕业了之后,再回去听侗族的芦笙,那些场面把她给震撼了,太好听了,那是有神性的。她发现音乐就在身边,一个人能够去接触某类音乐,都是因为造化使然。她这几年对一些民谣,民歌比较感兴趣。因为自己就是侗族人,懂得侗语,她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做侗族民歌。侗族大歌在中国民歌里有着相当特殊的风格,它往往会分声部演唱,并且有着“二度”和声,完全迥异于西方的和声概念。 1996年获清华大学校园文学大奖赛诗歌奖一等奖 1998年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举行个人作品演唱会 2003年1月出版小说集《小龙房间里的鱼》、《阿飞姑娘的双重生活》。 2004年3月出版文集《失恋日记》。(现代出版社) 2005年11月出版文集《木头公仔》(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为之作序。 2005年11月出版文集《征婚启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2月,采访集《这个世界好些了吗》出版(世纪文景出版社),马晓春九段,白岩松作序。 2007年6月,应艺术家艾未未之邀,完成卡塞尔艺术节上观念艺术《童话》的采访录,完成了40万字的《童话——中国采访录》,事关感情,性,安全感,价值观,艺术观念,环保问题,能源问题,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吴虹飞(10张)2008年4月,出版采访录《娱乐至死》(凤凰出版集团),为中国第一本反思新闻媒体娱乐性的作品。 2009年2月,出版访谈录《名流》(新华出版社),22万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看天下》三家著名杂志的主编,联袂推荐。 2008年,吴虹飞以摇滚主唱,作家,传媒人的多重身份,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跨界英雄”,入列的有金庸、李宁等人。 2009年5月,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伊莲》,讲述1999年地下摇滚风起云涌,潜流下的一段爱情故事。由艺术家艾未未、编剧宁财神、评论家谢有顺联袂推荐。 2010年下半年,出版随笔《再不相爱就老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小说《嫁衣》,随笔《活得像个笑话》访谈录《听我讲话要小心》 2013年,被欧洲最大文学家柏林文学节主席邀请参加文学节。 曾经梦想 吴虹飞 冷兵器作为一个非天才少女,她四岁识谱,五岁读毛主席语录,十岁读《金瓶梅》,十一岁读盗版《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十五岁读《约翰.克利斯朵夫》、《静静的顿河》,演习出走的把戏,十六岁坠入爱河,通信长达六年,仍然学不会恋爱。作为天才和庸才的结合体,她曾经有无数平庸或者辉煌的梦想: 学前班,她梦想当一个舞蹈家,未果,因为她不会跳舞; 小学,她想当一名光荣的清洁工人,每天扫大树上落下的叶子,未果,因为母亲强烈反对; 初中,她想模仿一名著名女作家到处流浪,未果;因为没有零用钱可供流浪; 高中,她想设计永动机,未果,因为无法克服空气的摩擦; 大学,她想当一名科学家,未果,因为她的同学成绩都比她好; 社会,她想当一名背包客,流浪在巴塔哥尼亚,未果,因为她不会西班牙语。 她想当一名行吟诗人,未果,因为那时诗人很多,她又不好意思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 她想当一名校园歌手,未果,因为她几乎没有在学校礼堂演出的机会,又不肯去草地上弹琴。 好不容易当上了摇滚乐队的主唱,却发现摇滚乐队如雨后春笋,遍布京城,俨然是时尚的幌子,先锋的头羊。她有些不好意思。 她称自己是身份复杂的工科民女,曾为前酒吧歌手、没落诗人、节奏吉他手、打口带贩子、读书报记者、网站娱编、中文教师、以及艰深文学史研究者。奔走于大学讲堂、学生宿舍、破落民居中的排练室和酒吧嘈杂的演出场之间,从而安静的不再安静,神圣的不再神圣,然而乏味的依然乏味,躁动的依然躁动。 每一位天才总要到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平庸和梦想的艰难。关于自己,她一时心情复杂,语焉不详,她来自白垩纪的恐龙时代,过于早慧,却又笨拙无比,混迹学院多年,仍然学不会知识阶层的逻辑,宛如朋克。她目光清澈,表情复杂。她声音尖利,面容模糊。 参考资料 唱片有《小龙房间里的鱼》(2004),《胭脂》(2008)《再不相爱就老了》(2010) 新唱片介绍: 萨岁之歌 萨岁,侗族人的神。她神通广大,能主宰人间一切,能影响风雨雷电,能保境安民。而在圣殿倒塌,诸神死亡的今天,萨坛早已被摧毁,萨岁化身世间女子,掌管有情司。 幸福大街乐队的 第四张唱片 三年采风,举办50场原生态侗族大歌小专场 主唱吴虹飞首度和贵州侗族大歌歌队合作 原生态音乐和世界音乐、电子音乐相融合 侗族大歌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被发现的一种古老的,复调式,自然的多声部民间合唱音乐。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誓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2500年前的《越人歌》,则为汉人翻译越人的诗歌而来,而越人乃是侗族人的前身。 所谓侗族歌队,类似古希腊歌剧里之歌队。侗族人的唱歌天赋,更是经过漫长的稻作文化的积淀洗礼,保存千年。其歌声深情婉转,宛如天籁。 2012~2013年,幸福大街乐队主唱吴虹飞(侗族)发起了一支侗族大歌歌队,带着琵琶出走贵州,取道怀化,桂林,北上北京,南下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武汉,长沙,广州,成都,重庆,在各个酒吧、咖啡馆,一共举办了50场Live House,同时做了大量的原生态录音,全部收入给那些平时在田间劳作的歌队。这是一次野生的民间独立演出,毫无官方背景和商业支持。歌队的主旨在于,把真正的民间音乐,还于民间,并努力使之延续下去。 “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人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风俗、农作的知识都是依靠大歌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萨岁之歌过去的几十年,多少少数民族音乐,西藏、新疆和云南的,被改造,被汉化,侗族音乐因为其复杂性,而逃过汉化的可能,但它还是逃不过这个异化的经济世界。如今土地凋零,宗族制度瓦解,政府对大歌的支持往往容易流于表面,青壮年外出打工,流落他乡,只有那些七八十岁的老歌师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片段。侗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更多的音乐人去参与。 我们永远失去了那个可以招魂,可以用血祭青铜器,可以全族屏息进入冥想世界的历史了。那种溯源而上的诗性的生活,也许被破坏殆尽,也许原生态朴素的音乐也许会逐步被抛弃,然而通过族人之口,有幸听到他们美妙的声音,这是吴虹飞和她的朋友们感到满足的地方。只要有机会,他们还会继续带着歌队走到城市里的LIVE HOUSE,继续歌唱。 在《萨岁之歌》,幸福大街的第四张专辑里,他们把几首侗族大歌和琵琶歌以及笛子歌,牛腿琴歌,加以了简单的改编,和年轻的歌队一起重新演绎。 吴虹飞说,“如果还有什么可申诉的,不是世界的残酷,而是美——我经常诧异于族人女孩的美丽,骨骼的清秀,声音的纯净,音乐里天然的自在性。如果不是凭借父母赋予我的母语,和一种模糊的本能,我是不会找到这条返乡之路的。因缘际会,在族人的帮 吴虹飞2月28日,广东星外星发行吴虹飞和幸福大街第二张专辑《胭脂》。吴虹飞是继内地眼镜蛇乐队、罗琦之后的最具个人风格的女性摇滚歌手之一,吴虹飞早期的歌曲以风格锐利,歌词诗化,唱腔直指人心,具备强烈生命意识为特征,而《胭脂》则是她的转型之作。与3月初,《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中国跨界英雄,意在表彰不同行业有杰出表现的人,吴虹飞以作家和摇滚歌手的身份,名列入选名单。同样入选的有李宁,金庸,海岩等人。这让人想起了诗人与歌手LeonardCohen。2007年3月29日晚的“星光现场”《胭脂》发布会,我们可以聆听到一个侗族女孩的摇滚之声,文学之路。 “幸福大街”(HappyAvenue)的女主唱吴虹飞可以算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摇滚女歌手之一。她来自广西的侗族人聚居区,考上了清华大学,文理兼修,拿到了两个本科学位和一个硕士学位。拿过校园诗歌奖,却从来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她,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一名摇滚歌手。据《南方周末》曾经报道:吴虹飞之所以做了摇滚是因为爱上了一名摇滚乐手,她“决心成为一名和他一样的人”。除了音乐创作,她还作为一名风格突出的作家,出版了小说,随笔,访谈录等8本文集。 吴虹飞声线带着南方的湿气和温暖,如童声般清澈,给人一种既单纯又妖艳的感觉。而她在第一张专辑的录音里,她在高音处,真声与假声切换自如,她并非学院派歌手,其演唱近乎天然,干净,少有修饰。她早期的唱法乖戾,任性,至少具有革命性的创新。美国某媒体曾经对她有过精确描述,“吴虹飞确实在用她的音乐创造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感性热忱,带着浓重文学色彩和音乐特质,这是我在其他中国的女性摇滚歌手里从未见过的。”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李皖听出了吴虹飞和前辈摇滚艺术家诗人如吉姆·莫里森,和P.J.Harvy,和帕蒂·史密斯之间的亲缘关系。他评论“幸福大街”的第一张唱片说,“她用祭礼般的仪式把自己升到了接近天空的那个高度”。 她写的小说也是风格卓然,仿佛一个“尖叫的精灵”。评论家认为她是在“挥霍才华”,评论她的书是“一本奇怪的书,一本在我看来比任何其他书都更锐利、更精确地展示了这一代人的经验和灵魂之复杂性的书。” 2007年7月,吴虹飞与艺术家艾未未合作,在世界三大艺术节之一卡塞尔艺术节期间,为其观念艺术《童话》撰写记录当下中国人情感与经验的访谈录《童话》。而她出版的访谈录,得到了白岩松和马晓春九段的高度赞赏,并欣然作序。 《胭脂》《胭脂》大改幸福大街以往风格,这是一张非主流的民谣和摇滚结合的唱片。主要讲述“南方的爱情”,那些在记忆深处的有关青春的懵懂、羞怯,热烈和伤感。旋律舒缓,优美,像是80年代的某种风格,仿佛旧时光重来。张爱玲的句子就被她有意无意地轻声唱了出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歌唱了我们青春期共有过的对时间的敬畏:害怕失去,害怕一去不回头。这张唱片和过往的传统唱片有所不同,作为作家的吴虹飞的文字才华在这里也有所体现——唱片里附带了一本她书写个人生活,感情和音乐的小册子,以及她的好朋友,画家RORO古怪精灵的小画册。文字,音乐和绘画结合,相得益彰。 加缪说,诞生到一个荒谬的世界上来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一个人不能永无尽止地忍受寒冷。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吴虹飞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勇敢的人,以理想主义的情怀,直面平庸、琐碎的生活。她是一个诚实的歌手和作家,以无可复制的风格,歌颂了这个时代的孤独和失落。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