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英姿 | |
---|---|
吴英姿 |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吴英姿,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格林奈尔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信访与社会矛盾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信访专家智囊协会副会长。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2008)等,编著教材《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2014)。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国法学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项目。科研成果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三等奖(2014年),江苏省法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3年),荣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称号(2013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吴英姿 | 代表作品 | 《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 |
职业 |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 性别 | 女 |
毕业院校 | 南京大学 |
人物简介
吴英姿,1986年至1993年,在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学习,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为美国格林奈尔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学。
现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信访与社会矛盾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信访专家智囊协会副会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2008)等,编著教材《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2014)。
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国法学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项目。科研成果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三等奖(2014年),江苏省法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3年),荣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称号(2013年)。[1]
研究领域
法律社会学、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学
开设课程
法律社会学、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学
学术著作
1.独著:《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2.译著:《世界风险社会》(合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合著:《法律程序运作的实证分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
4.合著:《司法公正的路径选择:从体制到程序》,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出版教材
1.《民事诉讼法--问题与原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参编)《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参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010年第二版)
4.(参编)《民事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合著)《民事诉讼法学》(法律硕士教材),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实训》,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论文发表
1."论共同遗嘱"载《南大法律评论》1996年春
2."集体争议立法比较研究" 载《南大法律评论》1997年春
3."法、日、美三国集体争议立法简介"载《法学杂志》1996年12月
4."债权人代位诉讼初探",《法学》1999年第3期
5."试论派生诉讼",载《法商研究》1999年增刊
6."判决效力的相对性及对外效力"载《学海》2000年6月(主要观点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12期择录)
7."诉权理论重构"载《南大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
8.从"'公益诉讼'看诉讼机能的扩大",载《法治时代》(理论版)2003年夏季号
9."程序效力论--以民事诉讼程序为核心的论述",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
10."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公证债权文书不具有排斥当事人诉权的效力",载《审判研究》2004年第7期
12."构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线",载《东吴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党政与司法关系的规范化",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4."关于程序正义的两个误读",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5."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乡村基层法院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16."审判委员会讨论的群体决策及其规制",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秋季号
17."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8."民事诉讼程序的'非正常运作'--兼及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践理性",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人民法院报》2007年9月2日观点摘录)
19."检察院介入民事诉讼的原则与限度",载《检察日报》2007年6月12日
20."大调解的功能及其限度--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21."审执分离与执行权制约--透过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解读",载《山东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2."司法过程中的协调--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载《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3."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的缺陷",载《法学家》2009年第1期
24."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5."'法本法硕'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与现代化》 2010年第3期
26."陈燕萍工作法的社会认同分析",《审判研究》2010年第2期
27."陪审制、民意与公民社会",《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8.《诉讼标的理论的"内卷化"批判》,《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
29.《陪审制、民意与公民社会》,《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3期;
30.《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
31.《案例指导制度能走多远》,《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32.《谨防案例指导制度的瓶颈》,《法学》2011年第9期。
33.司法的公共理性:超越政治理性与技艺理性 中国法学 2013/3 一流期刊
34.调解优先:改革范式与法律解读 中外法学 2013/3 (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3年第12期)
35.构建司法过程中的公共领域 法律适用2014/7
36.人民陪审制改革向何处去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3
37.《诉权的人权属性--以历史演进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38.《诉权契约及其边界》,《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5年春季号
39.《民事抗诉实证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
40.《不起诉契约没有诉讼法上效力》,《烟台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41.《司法认同:危机与重建》,《中国法学》2016年第3期
科研项目
1.2000年南京大学"中流基金":"程序效力研究"(独立承担)
2.·2002年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层法院法官职业化问题及对策"(独立承担)
3.2004年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基金:"民事诉讼法修改基本问题" (独立承担)
4.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基金:"民事诉讼法典修改的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参与)
5.2005年司法部课题:"司法公正的制度构建"(参与)
6.2005年福特基金"我国群体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参与)
7.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人权的诉权理论"
8.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法治国家与司法权威"(子课题负责人)
9.2009年江苏省法学会"江苏基础人民法庭解决纠纷机制研究"
10.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司法公信力研究
11.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司法过程中的公共领域--陪审制改革研究(13SQA-027)
12.中国法学会理论研究项目重大课题:司法公信力研究 (CLS(2013)A08)
13.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课题:民事抗诉研究(GJ2013C30)
14.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重大课题:司法的社会认同研究
获奖情况
1.2005年获诉讼法学青年学术论文三等奖
2.2007年获诉讼法学青年学术论文三等奖
3.2005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4.2005年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5.200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07年获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7.2011年,《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获江苏省法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8.第三届江苏省青年法学家(2013)
9.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
10.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
社会兼职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信访与社会矛盾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信访专家智囊协会副会长。
参考资料
- ↑ 吴英姿 - 教授 - 南大法学院 南大法学院 .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