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山城隍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山城隍阁

吴山,杭州人俗称“城隍山”。她位于钱塘江北岸,西湖东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天目山余脉的尾端,结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

基本内容

地点:杭州

景点:古树、奇岩

中文名:吴山城隍阁

位置:钱塘江北岸,西湖东南面

历史

远古时候,吴山和 宝石山是史前海湾的两个岬角,南北对峙,随波浮沉。后来,平陆抬升,人民陆续迁居,来到这一带生息繁衍,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杭州城。

近代

历史上,吴山曾经是热闹喧哗的游赏胜地,山上 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来到杭州进香、观潮、游览、娱乐、购物、办事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云集吴山。20世纪以后,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吴山渐渐冷落、沉寂下来,杂乱的居民建筑向山上蚕食,山林土地遭到无序侵占,各式寺庙先后废弃、消失,茶馆酒肆纷纷迁往别处。但是,青山依旧,古木森森,岩山洞泉可觅可寻,摩崖石刻大多保留了下来枣 吴山大观仍在,吴山文脉犹存。1985年 新西湖十景评选时,她被冠以“ 吴山天风”的美誉而名列其中。遗憾的是,吴山虽然拥有巨大的风景资源,但几十年来却很少营造有气派的能与之匹配的风景旅游设施,丰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难以发挥自身应有的效益。古老的吴山,美丽的吴山,深沉的吴山,久久地盼望着,焦急地期待着。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下,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全面兴盛,延安路向南延伸工程顺利竣工,吴山广场规划、兴建,吴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崭新的吴山风景区建设,将不断为杭州市增添一处融山林景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具有突出本地风貌和个性特色的风景游览区,在很大程度上充实西湖风景名胜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魅力。 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000年2月竣工,向游人开放。

吴山大观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登上吴山又可以放眼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清朝李卫在这里的七宝山顶建了一座大观台,从此“吴山大观”就成了西湖十八景之一。 城隍阁的右侧,建有周新祠。周新明朝永乐年间曾担任浙江按察使,他刚正不阿、惩治腐恶,执法如山,深受人民爱戴,人称“铁面寒铁”。后来因受诬陷而被明成祖杀害,引起民愤。为平息民愤,明成祖假惺惺说梦见周新做了杭州的城隍,于是就在吴山上为他修建了城隍庙。 城与隍原指城池的城墙和墙外的沟壑。为祈求城池的安宁,我国在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祭城隍神的活动。魏晋南北朝后在儒、道、佛诸学说影响下,城隍神的形象中更多地揉合了善恶报应与礼仪、道德的观念。生前在某地担任过刺史以上官级的贤良正直的文官武将,常常成为城隍神而得到供奉。吴山城隍庙是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迁移来的,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祭祀周新。新建造的周新祠内设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表达了杭州人民对这位古代清官的怀念。

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又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人联想起“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堪称江南第四大名楼。 城隍阁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它的洞门,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块石状垒筑的坚实基座,象征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它的斗拱、栏杆和排门的雕刻,采用香樟、椴木和美国洋松制作。  城隍阁的建造,起到了为西湖山水风光补景的宏观效果,它平衡了整个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布局,在功能上不仅可以登临观光,而且又与山、湖、城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使得人们不论是从西湖远眺,还是从城区各个方向观望,都有美好的视角。尤其是它作为吴山广场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对景,城隍阁优美的造型、飞动的气势,将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城隍阁一楼的南面,陈列展出了《南宋杭城风情图》大型“硬木彩塑画”,这件作品曾荣获中国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南宋杭城风情图》长30余米,高3.6米,作品集雕、刻、塑、编、扎等多种传统工艺表现手法与技艺,构图上选取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为时代背景,集中描绘“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的繁华景象,全图以南宋杭城天街(即今中山中路)为轴线,表现在春天里,杭州市民的各种民俗活动,塑造了3500个男女老少市民人物,他们个个穿戴有致,行为不同,并且按照一个个场面,聚成一组组人物。其中有取材于古代话本小说《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与二十二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的言情人物,也有《白蛇传》神话故事中许仙在官巷口药店当伙计的形象,可谓是戏中有戏,画中有画。 城隍阁一楼的北面,是高10米、宽8米的巨型青石线刻图组画,描绘了杭州的10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它们是:《伍相驾涛》、《钱王射潮》、《造塔保俶》、《济公背妇》、《断桥相会》、《立桥望仙》、《西泠定情》、《虎跑涌泉》、《梁祝共读》、《夜救裴生》。这些石刻画为城隍阁建筑增添了文化色彩和情趣。  

城隍阁的设计、建造,不仅考虑到建筑与西湖及城市的联系,还增配了服务设施。[1]在它的一楼和二楼,集中展示了具有浓郁杭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在它的三楼到六楼,则以休闲、观景和接待为主要功能,悬挂有豪华宫灯,配置了高档红木家具,三楼为大众茶室,并设有文艺演出舞台;四楼以茶点款待来宾;五楼设有咖啡座;六楼为贵宾接待室并有珍贵工艺品陈列。 登上69米高的山顶,再登上城隍阁顶的观凤台凭栏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观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蔼之中。倘若夜间在此眺望,全城灯光闪烁,与天上皓月朗星相争辉,真是山河壮丽,风光无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