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听母亲讲故事(萧启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听母亲讲故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听母亲讲故事》中国当代作家萧启权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听母亲讲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最多,时间也最长。既有她旧社会的苦难史,也有她的不屈不挠的奋斗成长史。说起这些故事内容中,既有民间故事,也有神话传说:既有风俗礼义,也还有民歌童谣。这些故事,对我一生成长而言,影响也最大,让我受用无穷。

至今,我从她给我讲的故事中仔细回味起来,最突出的核心价值就是“仁义”和“善良”,贯穿了她所讲的故事始终。

其中,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两弟兄分家当》,另一个则是巜七仙女下凡找牛郎》。

至今还记得我五岁的时候,母亲给我讲《两弟兄分家当》的故事。大致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她告诉我说:“从前,乡下有一户人家,姓王,父母亲很勤劳善良。先后生下了王大与王二两个孩子。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由于母贤父勤,节衣缩食,勤俭持家,一家人虽没穿金戴银,住上高楼大厦,但是,还是衣食无忧,还不至于吃了早餐缺了晚饭,缺衣少食,也积存了一些家当。王大与王二还过得自由自在,两弟兄也相互关照,感情很好。后来,父母见两个孩子逐渐长大,家里总要有人继承祖业,还是要人读点书才好。父亲见王大生得人美帅气,又为人机警聪明,心灵脑活,于是就把王大送到一所私塾学校去读了五年书。后来,又花钱为他娶了一房媳妇,让他建了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王二呢,由于从小就老实本分,寡言少语的,为人踏实善良,又因为为王大读书和娶媳妇,花光了家里积蓄,于是,就没有让他去读书,在家跟父母学种田劳动,他也毫无怨言。常年在父母身边敬孝道,日子也还过得去。这样一晃十多年,于是,因父母健在,王大与王二两弟兄也相安无事,各相安好。”

此时母亲讲到这儿,大概是口渴了吧,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水,又接着讲道:

“不料有一年冬天,先是父亲生病,因病重医治无效而死了。后来,母亲也跟着患病,家里积蓄早就为父亲治病化得一光二净了,再也没钱给母亲治病了。于是,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看来不行了。王二去找王大借钱,那料哥哥嫂子一口回绝,还说父母偏心,为王二留了不少私房钱。王二一听,真是泪流满面,有苦难言。只好怏怏回到家中,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母亲见儿子如此为难,就对王二说:去找你哥来,趁我还在,就说母亲有话要说,免得以后你日子不好过。王二一想也是,只好按照母亲的吩咐,转身去把哥嫂请来了。”

“王大刚一进门,只见老妈已经脸色苍白,两眼昏花,嘴里正嗫嚅着。喉咙里的浓痰一上一下,说话也异常艰难。他知道老妈快不行了,只得向前勉强地叫了一声:“娘亲,我来了。”老妈似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忙把手伸出来,似乎向他们俩兄弟在招手,要跟他们说些什么。于是,两人再向老妈睡的床前走近了些。此时此刻,只听见老娘说:“王大,妈快不行了,有关房产问题我分配一下。我和你爸劳碌了一生,也没给你们留下什么东西。原来的一点钱财,为你爸治病早花光了。现在,我已一病不起,再也无能为力给你们做些什么了。我死后,房屋一人一半;田产十亩,王大人多些,分六亩去;给王二人留下四亩吧。耕牛农具,不分,作为公产都可以使用。锅盆碗灶,由你们二兄弟自挑。王二还没成家,王大你要帮扶,希望你们要和睦相处。我在天堂里与你们父亲相聚,也能闭眼啊…”然后又转头对王二说:“王二,妈快死了,你切莫悲伤。今后的路,靠你自己去走。你也别怨爹和妈没帮你。你本老实本分,今后一定要仁义持家,心存善良。好好听哥嫂的话,早点成个家。我在天堂和爸在一起,也会保佑你的……”此刻,她的话还没说完,就气断身亡了。

于是,两兄弟就去找了一些乡邻来帮忙,草草地将其母亲安葬了。

可是,谁也没料到,母亲刚去世仅过了一天,王大就在媳妇的胁迫下,向王二要这要那分家当了。王二只好按其母亲的遗嘱把房产给他们。但是,王大媳妇根本不满意。她要求,所有的好田好房都归王大,耕牛农具也要归他管。他们夫妇二人只给了王二一个破碗,一个烂锅,一件破棉衣,两条打满了补丁的裤子,一双乱鞋,还有两升包谷(约五斤),一个关牛的牛棚和一只狗,再加一块一亩多地的薄旱田,就把王二赶出了家门。其他的财产就都是王大和她的了,满以为可以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福禄不尽了。

此时此刻,王二也不好说什么,两眼泪汪汪地离开了家。从此,两家就再没有什么来往,形同路人。

哪料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天有眼,报应不爽。十年后,由于王二勤扒苦挣,又为人厚道本分,处处行善积德。还处事公道,与世无争。在众乡邻的帮助下,他不仅修建了房屋。而且又善于种田作地,精打细算,还善于成家理财。以至于粮米满仓,鸡鸭成群;而且还娶了一个好妻,并有了一个漂亮的孩子,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而王大夫妻两人呢,由于为人奸狡巨猾,又好吃懒做:唯利是图,心存不良。打牌赌博:偷鸡摸狗;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还祸及乡邻,搞得天怒人怨。最后,败光了家产,沦落为乞丐,靠讨饭度日为生,最后一命呜呼了!由此可见,仁义传家远,为恶天索命啦”!母亲的一个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一声“仁义传家远,为恶天索命”警世名言,久久在我耳边回响,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地震撼,看来“善恶终须报,仁义济世长”,这让我一生难忘呀!

至于说到母亲给我讲的另一个故事《七仙女下凡》,当然在我看来,更具有神话般的独特魅力,让我心灵深处再次受到了震撼。

至今还记得那年我正好八岁。在一个夏天的晚上,从母亲口中听到了这个神奇的故事。

那天,父亲去集体开会去了,他不在家。母亲坐在油灯下正纺着棉纱。我的二个妹妹也早已上床睡下了。我坐在离母亲纺车不远的地方,正看着她一双巧手,不停地忙碌着。一根长长的白色棉条,先拿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中间,在纺车的一头能转动的车轴上,装着有一根像棒锤一样的小铁棒(俗称纺车铤子),先抽出一根线头在车铤子上绕一圈固定下来,做好抽线的姿势。而右手呢,则用右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抓住纺车的车轮上,握住木骨架板上的小手柄,然后轻轻地摇动起来。于是,车轮开始旋转起来,发出蜜蜂飞行时一样“嗡嗡嘤嘤”的声音,像催眠曲一般响彻屋宇。随着车轮飞速旋转,一根又白又长的细棉线,便从母亲的左手指中间慢慢显露出来,然后并不断拉长,待有了三四尺长以后,便停下车轮上的摇手柄,将棉线往车一绕,又开始将车轮上的手柄摇动起来,如此周而复始,车轴上的铤子便像一个银白色的萝卜一样在不断长大变粗。

我望着母亲纺纱的美妙姿势,听着纺车转动的声音,简直看得如痴如醉。我说:“妈,你纺的线好漂亮。你这是跟谁学的呀”?母亲回答我,跟你的“家家”(即外婆)和奶奶学的。”我又问“那她们又跟谁学的呢”?母亲笑着回答说:“她们也跟婆婆的婆婆,奶奶的奶奶学的呀。”我说:“哦,知道了。那么,有没有一个跟纺线有关的故事啊?我想听。”母亲回答说:“有啊。我跟你讲一个巜织女与牛郎鹊桥》相会的故事吧”。“好,我听。”我立即欢呯雀跃起来。

于是,母亲边纺线,边向我讲起这个传奇的故事来。

她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一个仙女,长得如花似玉,十分漂亮。她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姑娘,取名叫“织女”。她有一手绝活,会纺线织布。她纺的线又长又细又均匀,五颜六色的;用它来织布,则又薄又轻又柔软,色彩斑斓。据说天上的彩霞就是她织的布。有一天,她们姐妹在织完布后,想去洗澡,除去身上汗渍。她们这些仙女们,便瞒着王母娘娘,偷偷下凡来到人间一条大河的深水处,脱下衣服,开始洗澡游泳了。没料到,此时在岸边树林的密草丛中,正好有一个父母双亡,长年跟张财主打工的放牛郎,正在偷看她们洗澡。他觉得她们这些仙女长相十分美丽,游泳姿态也仪态万方,不由得眼迷神离了”。“那后来呢?”,我问道。

母亲说: “牛郎看了一会儿,他忽然想起老牛给他说过的话:“如果有一群仙女下凡来洗澡游泳,等她们脱下衣服下水没发现你的时候,你只管拿那件粉红色的衣裙就走。然后找一个隐密的地方藏起来,等她上岸来寻找衣服,你就出来把衣服交给她,这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切记,切记,千万别忘了此事。”于是,他就按照老牛说过的话照章办事,轻声轻脚地找到那件红色的裙子,拿到以后便藏了起来。”“那结果呢?”,我赶紧追问道。

母亲继续讲道: “ 果然不久,仙女们洗好了澡,上岸穿衣服。唯独少了织女那件粉红色的衣裙,织女不由急得大哭不止。而其他仙女们帮忙找了片刻,也没找到那件红衣裙,只发现了一个放牛郎躲在草丛中睡觉,她们也不好意思去问他看见织女的红色衣裙没有。又怕回到天庭晚了,让王母娘娘知道她们私自下凡洗澡的事,害怕治罪受惩。于是,就留下织女继续寻找衣服,而她们提前飞上天了”。“哦,仙女仙走了,那织女怎么办呢?”我着急了,赶紧问道。

母亲不紧不慢地告诉我: “ 织女呢,由于没衣服穿,又不能裸体回到天庭去,只好自己留下来继续找衣服。最后,找着了牛郎,也寻到了自己的衣服。在相互的认识之中,织女了解了牛郎的身世之后,觉得他为安葬父母,卖身给张大财主做工放牛,其孝心难能可贵。同时,为人也很诚实,人品不错,便爱上了他,要结为夫妻。于是,他们两人结伴而行,来到了张大财主家”。“哦,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我紧张的心不由放了下来而说道。

不 料,母亲话锋一转,急切地告诉我: “ 那料道,牛郎与织女跟张财主一说,想用金银珠宝赎回卖身的契约,请恩准他们成个家。但是,他们不知道张大财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口蜜腹剑的伪君子,虽嘴里假意充允,但提出了种种苛刻的条件。其中一项,就是要织女一天一夜为他纺线织布三万六千匹,否则,就不准赎身。为此,织女只好请天上织布纺线的姐妹们来暗中相助,才算完成了这一艰难的任务,勉强与牛郎成了亲。”“那后来又如何呢?”我又情不自禁地问。

母亲说: “ 一年之后,他们生下了一男一女。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然,仙女下凡洗澡和与牛郎私自成亲的事,最终还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于是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回到天牢中关了起来,罚她日夜不停地织布。由于织女的抗争,最后王母娘娘妥协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银河鹊桥上相会一次。这就是后来传说的“银河鹊桥上牛郎会织女”的故事由来。”讲到这儿,母亲情不自禁地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从母亲叹息声中,我理解了在古代社会中的劳苦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哪里有幸福可言啦!

听完母亲绘声绘色所讲的故事,已是夜半更深了。当晚,我也做了神奇古怪的梦,仿佛也到了天上的银河边,看到了牛郎会织女的情景。

你看,这个故事是多么的出奇传神,影响深远啊!

后来,我在上中学时,才从一本书上看到了“牛郎会织女”原版故事。书中的故事情节大致与我母亲讲得差不多。但是,我比较崇拜母亲的是:她一个一字不识的人,竟然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也不知她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些故事,这太不可思议了!于是这样,我在母亲故事的影响下,便更加喜欢学习,看更多有趣的故事书了。

当然后来,也正是在我母亲,父亲,爷爷,以及更多的乡邻友好,老师和同学那里,听了更多的故事。还有,通过读书学习,阅读大量文学书籍,增长了不少见识,提升了认知能力。

如今,给我讲故事的爷爷,还有父亲,虽早已足登仙界,人不在了。连给我讲最动听故事的母亲也都快九十岁了。而我呢,我虽两鬓斑白,六十好几了。但是,我所听到的故事依然是那么记忆犹新而完整。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内容,环境,以及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还有讲述故事的一个个人,他们都让我一生难以忘怀。[1]

作者简介

萧启权,笔名萧源,男,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人,大学文化,毕业于湖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