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吕店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店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南部,郑少洛高速公路吕店收费站南边,东面紧连江左镇、西面紧连彭婆镇、北部万安山与寇店镇交界 。[1]

资源优势

该镇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有钾长石、钠长石、铝矾土、花岗岩、大理石、煤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钾长石1.2亿立方米,钠长石1.8亿立方米,花岗岩、大理石5亿立方米,煤800万吨。

该镇境内现有马河湾水库、姚沟水库、掉剑沟水库、周沟水库、宋在水库、吕店水库等6个水库,但地下水资源交缺乏。建有30万KV变电站,电力充足,电价低廉。

郑卢公路穿镇而过,丁水路、彭江路、符后路、磨五路纵贯东西南北,郑少洛高速公路在吕店设入出入口,村村通公路已全面完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已经形成。程控电话已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实现全境覆盖,有线电视正逐渐向全乡辐射。[2]

历史沿革

民国21年(1932年),设吕店区。民国30年(1941年)置万安乡。1948年1月改设吕店乡(又称思贤乡)。1958年,建立吕店人民公社,1983年底复改吕店乡,2010年12月20号撤乡建镇。

1987年,吕店镇辖38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1个特别自然村,1个3A级原生态景区,323个村民小组,8526户,51136人,其中回族48户,152人。

该镇境内有两山(万安山、老君山)、五岭(下范岭、周沟岭、吕店岭、分水岭、荆梢岭)、四道沟(张沟、周沟、温沟、马河沟)。曲河、丁惠河为主要河流。

该镇水利条件较差。1987年,全乡有效灌溉面积7870亩,仅占耕 地的9.2%。

建国前,该镇粮食平均亩产100斤左右,一些山岭薄地仅数十斤。1984年,镇政府对农作物布局进行调整,注重发展烟叶生产。1987年,全镇有耕地85303亩,年粮食播种面积107070亩,平均亩产232斤,总产2484万斤。烟叶总产260万斤,总收入869.3万元。

该镇有宜林宜牧面积1.6万亩,占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北部浅山区。1987年,全镇有造林面积6880亩,林业覆盖率4.48%。全乡共养大家畜10644头,生猪11284头,家禽9.25万只。

1958年,该镇办起青石岭煤矿,有职工196名,年产煤1万吨。1966年,办起农机修配站,后又办起磷肥厂及铝矿。1987年后,建材、建筑等私营企业兴起。1984年,全镇有小型企业142个,年收入196.7万元。1987年增至444个,年产值达2015万元。

民国11年(1922年),该镇有小学24所,在校学生473人。建国后,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86年,镇大部分村开展集资建校。温沟、王化沟、樱桃沟的集资款,分别达20万元、12万元和13万元。1987年,全镇有中小学45所,在校学生7815人。

郑卢公路从镇境穿过,丁水、彭江两条简易公路,纵横南北东西。

吕店镇境内万安山一带的花岗岩储量约5亿立方米。其岩石经切板抛光后,明亮光滑,耐酸碱,抗风化,是理想的天然装饰板材。

该镇1938年建中共支部,1944年,皮定均领导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曾以此为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吕店镇有抗日烈士纪念碑,1987年,纪念碑所在地文昌阁建成为烈士陵园。

基础建设

吕店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以"三清七集中"和"四改四化五有六好"为目标,以彭江路、郑潼路2条环线为重点,以市级示范村、重点整治村、扶贫开发整体推进村和九大系统所包村为抓手,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打造了后瑶、北村、丁流等6个新农村建设精品村,

同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乡38个行政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

经济状况

吕店镇由于自然条件差,底子薄,封闭落后,导致经济基础十分脆弱,全镇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镇财政仅靠农业税和乡统筹勉强维持,农民仅依赖几亩薄地艰难度日,各项社会事业因受资金严重短缺所限而举步维艰。

镇党委、政府理清思路,坚定信念,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立足乡情,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夺取了经济大发展的辉煌成就。农业方面,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突破口,逐年扩大烟叶、谷子、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农业实用科技推广率,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工业方面,以"上大企业,大上企业"为总目标,以"要太阳,也要星星月亮"为总思路,发挥方方面面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多形式进行招商引资,新上3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个,10万元以上中、小项目50余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0余个,新增就业岗位1600余个,年创利税200多万元,实现了吕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镇工业增加值由几年前的区区数百万元猛增至近亿元,实现利税逐年大幅攀升,基本实现了民富乡强的发展目标。

模范村庄

后瑶村位于吕店镇东北部,下辖11个生产组,2200人,2800亩耕地,系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依赖传统的种植业和建筑业。

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该村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该村新建垃圾池18个,垃圾处理场1个,成立卫生保洁队伍,负责街道及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制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动员群众参与卫生保洁工作,实现了家园保洁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制订村庄规划,在政府补贴、对口单位帮扶资金的带动下,村古典建筑队自愿放弃利润无条件施工,并发动群众自愿出工出资,共措建设资金210万元,完成村庄绿化126亩,栽植树木1.1万棵,栽植风景树木7320株,营造了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农村新景象;拆除违章建筑22间580平方米、简易茅厕40座,回填土方2000余立方米,新彻围墙及舞台底座500平方米,粉刷墙壁1.5万平方米,粘贴面砖4000余平方米,建设现代化娱乐休闲广场1处2400平方米,新建古典房屋8间230平方米,新建古典新颖的六角亭1座,建设篮球场1个800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8套,硬化道路5700米,修筑排水沟1700米,发展户用沼气38座,创造了良好的宜居环境。逐步改良乡风民俗,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妯娌"、"好夫妻"、"好媳妇"等创建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成了普法宣传栏,广大村民文明及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结合殡葬改革,在村北荒坡地新建骨灰堂一座,按人口自然死亡率计算,可供使用50年,节约土地30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种植花椒树50余亩,皂角树120余亩;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新建木材加工厂1个,小米加工厂1个,农村经济有了新的活力,农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长。

樱桃沟村位于吕店镇北部,临近万安山旅游区,自2011年以来万安山的整体开发带给樱桃沟村的变化甚大,本村是为旅游区的旅客提供服务的一个村庄,为了融合万安山旅游区本村在道路交通设施上花了很多,安装了樱桃沟村至万安山的太阳板路灯,西气东输河南伊川段天然气管道通入本村,樱桃沟村服务中心活动俱乐部一应俱全,便民超市、农家乐等全部上线,为了配合万安山风景区特别提供了免费的无线WiFi,开通了站站通旅客服务爱心车。[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