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吕家河民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家河民歌

吕家河民歌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吕家河民歌历史悠久,早在周宣王时即已广为流传。吕家河的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吕家河民歌内容的时空跨度较大,远至黑暗混沌三皇五帝,近至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至于合作化时期,都有不少民歌涉及。吕家河民歌的曲调也多,大江南北的曲调在此多有反映。

2008年6月7日,吕家河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传统音乐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83。

基本内容

中文名:吕家河民歌

申报地区:湖北省丹江口市

遗产编号:Ⅱ-83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历史渊源

吕家河民歌源远流长。《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雎》为《诗经》的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至今流传在吕家河一带,有一首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的唱词是:“关关雎鸠一双鞋,在河之洲送过来。窈窕淑女难为你,年年为姐来做鞋。”这首民歌的歌词与《关雎》的诗句何其相似,无论《关雎》是由采风者在《年年难为姐做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民歌,还是《年年难为姐做鞋》是《关雎》在民间的流传变异,都说明二者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武当道庙从627年—649年(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960年~1279年(宋代)已有相当的规模。元朝、明代大修武当山。在全中国范围内调集了30万民工,历时13年之久。30万民工来自大江南北,他们也带来中国各地的歌谣。而吕家河村所在的官山镇,是当年修武当山时专门供给武当山民工吃粮食的信者粮庄。所以吕家河民歌之丰富,曲调之广,歌手众多。

代表作品

吕家河民歌代表曲目有《龙三姐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雪梅吊孝》《闹五更》《站花墙》等。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截至2015年,先后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国内新闻单位,[1]美、英、日、韩等10多家国外媒体对吕家河民歌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推介,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2019年9月22日,首届吕家河民歌会在湖北十堰大明峰举办,来自陕西、广西、四川、宁夏、内蒙古、云南、青海、重庆、新疆、甘肃、西藏、贵州、湖北13个省市区的艺术家用民歌展现乡土风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