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同化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同化是皮亞傑從生物學移植到心理學和認識論中的概念,同化是指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轉換,以使它符合現有的認知方式,儘管這種轉換可能會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同化與順應

同化與順應是皮亞傑從生物學移植到心理學和認識論中的概念。它們的最早提出見於1936 年出版的皮亞傑的《兒童智力的起源》一書。在這部著作里,皮亞傑在對智力和適應的解說中提出了同化與順應的概念:「機體是一種物理—化學和動態過程的循環,這種循環同環境保持着穩定的關係,雙方相互作用,產生新的循環。設A、B、C 等為有機體的元素,X、Y、Z 等為對應的周圍環境的元素。這樣構成的組織圖式為:(1) a+x→b;(2) b+y→c (3 ) c+ z→a;……把有機體的元素a 、b、c等同環境的元素x 、y、z 等結合在一起的關係,就是同化關係。如果我們稱環境施加壓力的結果(b 變成b』 )為順應,我們就可以因此說適應是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平衡。

皮亞傑指出:「這個定義也適用於智力本身。實際上,智力是它在把它的全部經驗材料納入自身範圍內的同化。……智力適應中蘊含着一種同化因素,即一種通過同化外部現實來把外部現實納入到由主體活動創造出來的某些形式之中。」「心理活動也是對周圍環境的順應。……智力適應同其他的適應一樣,是在同化機制與補償順應之間實現的一種漸進的平衡。」

發展

在皮亞傑的學術生涯中,他的許多觀點在後期比之早期有重要的變化和發展。然而,對於同化和順應,皮亞傑早期和後期的觀點卻是相當一致的。在他後期的重要著作《皮亞傑的理論》中,他以新的形式詳細地說明了同化與順應的概念。皮亞傑說:「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於一個機體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結構內。」可以用公式表達為:T+I→A T+ E 式中,T是一種結構;I是被整合的物質或能量;E是被排除的物質和能量;A是大於I的係數,它意味着這種結構的強化是藉助物質的增加或運算效率的增加。

皮亞傑指出:「生物的同化如果沒有它的對立面-順應,從來不會自身單獨存在。……我們把同化性的圖式或結構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發生的改變稱為順應。」皮亞傑認為,同化與順應的一般概念,不僅適用於生物學,而且也適用於心理學與認識論。

根據皮亞傑的觀點,在認識過程中,同化是把環境因素納入主體已有的圖式之中,以豐富和加強主體的動作,引起圖式力量的變化。順應則是主體的圖式不能同化客體,必須建立新圖式或調整原有圖式,引起圖式的質的變化,使主體適應環境。所以,皮亞傑對同化和順應所下的定義是:「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叫做同化;內部圖式的改變以適應現實叫做順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