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同元使君舂陵行

《同元使君舂陵行》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同元使君舂陵行》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首诗为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所作。元使君即元结,时为道州刺史。《舂陵行》为元结所作诗。标题中的"同"即"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这首诗是杜甫读完元结《舂陵行》及《贼退后示官吏作》两首诗后的感怀之作。[1]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同元使君舂陵行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同元使君舂陵行》(有序)[2]

有序: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一作"小")安可待矣。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遭乱发尽白,转衰病相婴。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

叹时药力薄,为客羸瘵成。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

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

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致君唐虞际,纯朴忆大庭。何时降玺书,用尔为丹青。

狱讼永衰息,岂唯偃甲兵。凄恻念诛求,薄敛近休明。

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凉飙振南岳,之子宠若惊。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作诗呻吟内,墨澹字欹倾。感彼危苦词,庶几知者听。

词语注释

[1]分忧:为君上分担责任,共任忧劳。《汉书·循吏传》中记汉宣帝常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元结身为刺史,即汉代的二千石(太守),故说"当天子分忧之地"。良吏:即循吏。目:条目,题目,标格。古人对士大夫行止,常加品题,以作评价。这里是赞美元结有汉代循吏风范。

[2]落落:不苟合貌。参错:加入于其间。邦伯:即州牧,指刺史。这句的意思是倘有耿介如元结者十数人加入于地方官的行列。

[3]比兴体制:指继承《诗经·国风》传统,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微婉:语出杜预《左传序》:"微而隐,婉而成章"。顿挫:情调抑扬,徐疾有致。

[4]卷轴:书籍。这里指诗稿。古代书籍、稿件装轴卷藏,故称。简:寄。这两句是说写这首诗仅为作者自存或寄知交,不一定寄给元结。

[5]尽:一作"遽"。婴:同"撄",触犯。

[6]沈绵:久病不愈。狼狈:陷于进退两难之困境。

[7]叹时句:因忧时心切,所以服药不见效。羸瘵(zhài):瘦弱的肺痨病。

[8]秀:另一版本作"流"。博采句:广泛采访世间名人佳作。

[9]粲粲:鲜明貌,形容人之才华气宇出众。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这两句的意思是,元结的才华出众,足使前贤望而生畏。

[10]舂陵作:指《舂陵行》。欻(xū)忽:惊奇。俊哲:秀丽明远。

[11]贼退篇:指《贼退示官吏》。国桢:国家干材。桢:古时筑墙时,两端所立之木。现用来比喻支撑局面的人材。

[12]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流恸:流涕痛哭。贾谊忧虑国事,上《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匡衡:西汉经学家,汉元帝时官至太子少傅、丞相。此处以贾谊、匡衡喻元结,说他的诗痛悼国势、引经议政,与贾谊、匡衡同调。

[13]浩纵横:正气洋溢。

[14]两章:指《贼退示官吏》、《舂陵行》二诗。这两句赞美元结的诗可与秋月争光,与华星同辉。

[15]唐虞:唐尧、虞舜。大庭:即大庭氏,传说中的古帝王,号炎帝。这两句的意思是,元结的意图在于致君尧、舜,使民康乐。

[16]玺书:皇帝诏书。丹青:本指绘画,这里比喻治理国家的卿相。语出《盐铁论》:"公卿者,四海之表仪,神化之丹青也。"

[17]偃甲兵:停止战争。

[18]凄恻两句:指元结痛惜生民被剥割之苦。休明:施政和善。《新唐书·元结传》:"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结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

[19]长缨:古时系帽子的长彩带,比喻高官厚爵。这两句的意思是,元结不肯苟且牺牲人民利益以维持自己的官爵。

[20]凉飚:清风。南岳:衡山。道州与衡山均在今湖南省境。振南狱:以南岳的清峻绝俗形容元结的标格。之子:此子,指元结。宠若惊:语出《老子》:"宠辱若惊。"这里指元结受皇帝宠任而忧劳。

[21]色沮:颜色沮丧。沮:一本作阻。金印大:比喻官高。这句的意思是,官高任重,情色反而沮丧。沧浪清:语出《庄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元结《贼退示官吏》中有:"思欲委符节……穷老江湖边。"这两句的意思是,元结常存功成归隐之心。

[22]长卿病:指消渴病,即糖尿病。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曾患有此病。

[23]肺枯:指肺病。公孙城:即白帝城,在夔州东南(今四川奉节县东之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筑城,自号白帝,故称。

[24]隐几:凭几。

[25]作诗呻吟内:在病中写诗,边呻吟边命笔。欹倾:歪斜,指书写不工整。

[26]危苦词:指元结诗。知者:即诗序中所云"知我者"。

文学赏析

全诗对元结为政之道及诗作评价极高,"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这也与杜甫一贯伤时忧世的思想相吻合。所以,虽是应酬之作,但却不落俗套,首尾都写诗人自己,正是诗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

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简知我者,不必寄元",达甚!古人酬唱,往往如此。今人泛泛作人交诗者,又不得借口于此。谭云:老杜第一诗人,又是第一高人;人不第一,恐诗亦不能第一也(按:二段为序文之评)。钟云:是何等忧世惜才念头("复览"二句下)!钟云:"不苟"二字可味。作忠臣廉吏,只为胸中有此二字("不苟"句下)。

《巩溪诗话》:杜云:"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可为深相知矣。

杜臆》:诗题亦异。公作此诗,盖同声之应也。《诗序》云:"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云云,天下少安可待矣!"肝膈之言,一字一泪。……"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此篇中吃紧语,公与元之相契在此。

《杜诗说》:此诗前后皆自叙,自叙多言病,其筋节在"叹时药力薄"句,知作者全是借酒杯浇块磊也。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4]

唐代诗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穷爸爸。父亲和祖父均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运不济,一直到44岁时才混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不想当年又生“安史之乱”,“谷食踊贵”。《旧唐书·杜甫传》记载,避乱回家的杜甫“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最让杜甫伤心的是,因为穷,小儿子被饿死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杜甫悲愤地写道:“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杜甫最喜欢小名叫“骥子”的儿子杜宗武,曾夸赞“骥子好男儿”,并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儿子过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5]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参考资料

  1. [1] 古诗文网
  2. 《同元使君舂陵行》 诗词文句网
  3.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4. 杜甫特别开心的一首诗,行文潇洒,颔联为千古绝对,不愧为诗圣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6-04 11:06
  5. “穷爸爸”用诗歌表达为父者心声 京报网;发布时间;2014-06-2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