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袁明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同一首歌》是中国当代作家袁明秀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同一首歌
早些年痴迷于陕北民歌,是缘于电影《人生》。
1983年版的电影《人生》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德顺老汉带着高加林和巧珍趁着夜色去县城掏大粪,归途中,德顺老汉向两个年轻人讲述了自己的爱情故事,末了,老汉唱起了心爱的姑娘在无定河畔送他时唱的《走西口》。简单琐碎的家常话,被德顺老汉唱的感慨万千、痛哭流涕。第二个乐段,音乐渐渐转换成歌唱家冯健雪的演唱,更是把生活中的无奈、心酸,充斥在缠绵悱恻的旋律中,使听者动容。
影片中还有一个片段,高加林要去县城工作了,与深爱他的巧珍姑娘在大马河的小桥上依依惜别。美丽善良的巧珍姑娘,望着高加林渐行渐远地背影,双眸含泪,心情复杂,此时,《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回荡在大马河畔的沟沟卯卯,让人断肠。
观影过后,土的掉渣、大的雄奇、美的撩人的陕北民歌深深植根于心底,从此喜欢上陕北民歌。
当然,我也听过不少其他地方的民歌,如江西民歌,新疆民歌,云南民歌,广西民歌等。它们虽然也是很美的,但我觉得都不如陕北民歌让我陶醉。
如果说,在这之前喜欢陕北民歌,单纯喜欢它的直白、它的撩人的话,那么,这次,新锐散文论坛暨榆林采风活动,置身于黄土高原这片热土,才算真正从心底被陕北人的精神史、心灵史和命运史所感动、震撼,对陕北民歌由喜欢转成热爱与敬重。
在从榆林去绥德的途中,采风团一车的作家们,透过车窗,目睹了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雄奇地貌。尽管我们去的时间,正是黄土高原上的植被生命力最为茂盛的时节,但还是被刀切斧砍般的沟沟壑壑深深震撼。大巴车时而在沟底行进,时而在山梁前行,有作家这才大悟,怪不得有民歌曰:
“羊拉肚子手巾,
三道道个蓝,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
哎呦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
咱们招一招个手。”
车内,安徽作家凌代琼老师、山西作家杨树老师,还有我,在文友们的鼓动下,唱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全车的作家们随声和唱。我们纯属应景儿,我们唱的自我,唱的随意,唱的业余,唱的欢声笑语。自然,我们无法唱出王二妮天籁般的韵味儿,更无法表现出贺国丰的高亢奔放、荡气回肠来。
有作家望着车窗外的沟沟壑壑,像是自言自语,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真就靠这庄稼和枣树过活?
主办方的作家许学琪老师,是一位地道的绥德汉子,他接话,男人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尽是妇女和儿童,这里,还是得靠天吃饭啊。
雄浑大陕北有一句民谣:“女人愁闷哭鼻子,男人愁闷唱曲子。”连绵不断的山峦、沟壑,满眼的苍凉与悲壮。女人们,面对苦难,就只有默默地掉眼泪,而男人呢,有泪当然不可轻弹。怎么办?就只好唱民歌,有了民歌,苦难的生活似乎就变得不一般了。
陕北民歌深藏着凄凉悲苦却刚毅而沉郁,陕北人日子艰辛却生性乐观,对爱情的追求出奇的大胆,招招手、亲亲口,唱爱的癫狂,哭心的恓惶,淋漓尽致,声声动人心弦。
“千里的雷声万里闪”“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啊真勇敢,他领导队伍上啊上横山”“拉妹妹绵手手,亲了妹妹小口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们两个圪崂崂走”“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儿爱上一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 。还有《兰花花》《赶牲灵》 ,唱什么“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世上的男人爱女人”“听见哥哥的鞋底响,一舌头舔破两块窗” “谁昧良心天火烧”“咱们俩死活哟在一搭! ”
披肝沥胆,热耳酸心,是陕北人恩怨情仇人生百味的深度坦露。
理解陕北民歌的人,血为之一热,不懂的人,以为歇斯底里、呕哑嘲哳。
陕北民歌博物馆,坐落在榆林市榆阳区的陕北民歌文化广场内,于2018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是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委、区政府加快“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榆阳文化品牌影响力,展现榆阳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它总建筑面积之大,建设范围之广,内容涉及面之全,皆堪称一流。
许学琪老师跟我们说,榆林民歌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陕北文化为元素,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反映陕北悠久的历史变迁,体现陕北人文精神的专题博物馆,来陕北,不得不看。
许学琪老师身上,几乎具备了绥德汉子所有的美德与优秀品质,在我们采风活动前一个多月,他就调动多方的人脉资源,竟然在采风团参观博物馆当天,专场为采风团的作家们表演具有陕北地域特点的民歌、舞蹈、器乐。
尽管这一系列的表演打上了艺术加工的烙印,但我还是感受到一股千年的风,裹挟着漫漫黄土迎面扑来的气息。透过这些艺术形式,我好像触摸到了黄土高原上的泥土、枣树、河流、信天游、蓝格英英的天。是的,如果没有浓郁厚重的陕北黄土风情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么深沉朴素艺术的。
就在我们参观进入尾声,来到革命陕北民歌展区的时候,我被一个真实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它带给我的,是内心强烈的震撼。
展区竖立着一块黑板,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工整、规范的抄写着一首《东方红》,简谱和文字均清晰,准确无误。
这个展区的讲解员,是一个年轻女孩。女孩身着一件雪白的长袖衬衫,腿上是一条黑色的长裤,容貌清秀,体态端庄,举止大方,吐字清晰。
女孩右手掌心上向,指着黑板上的简谱歌曲,一字一句向参观者讲解: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被大众熟知喜爱的陕北民歌《东方红》,它是由佳县农民李有源最初创作,后由鲁艺师生采编后集体创作,形成了《东方红》,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佳县受苦人在翻身得解放后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这首歌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流传极广,一唱出便迅速传遍全国,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将《东方红》的乐曲送上了太空,从此响彻寰宇。
我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环顾左右,发现这个展厅里,除了我们采风团的文友之外,还有很多陌生的面孔,大家都安静地听女孩讲解。等到女孩讲解结束,我被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强烈震撼。
不知道是谁高声唱出了第一句“东方红——太阳升”,接下来,展厅里所有参观者,像是有谁在指挥一样,齐声唱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吆,他是人民大救星……”
那时,我们采风团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作家们,还有来自不同省市的游客们,在榆林民歌博物馆、在这个展区里,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参观者们,在听完讲解员的讲解之后,不约而同地唱出了同一首歌。
日后我在想,我要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把这一幕让人震撼的情景展现出来,我还想着,我要把参观者歌唱《东方红》时的庄重神情和歌唱者发自肺腑的那种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我还要把歌唱者在唱这首歌时,那一股暖流流过心田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榆林民歌博物馆里,参观者齐声高唱《东方红》,没有人组织,更没有人指挥,但是,参观者由衷唱出了同一首歌,由衷唱出自己心中对领袖、对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歌颂,深深地镌刻在我和我的文友们的记忆中。
这样一个情景,使得我对陕北民歌除了喜爱、痴迷之外,更增添了敬重。
作者简介
袁明秀,笔名冷月无声,女,回族,小学教师,陕西省旬阳县人。